倛
拼音:qī
释义:1.古代驱除疫鬼时用的面具。又叫倛头。2.见“倛醜”。古代祈雨时用的土偶。
组词
蒙倛 倛丑 倛头 倛魄拼音
qī笔顺
丿 丨 一 丨 丨 一 一 一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qī的字 拼音为qi的字基础解释
1.古代术士驱鬼时所戴的形状可怕的面具,亦称“倛头”。“仲尼之状,面如蒙~。” 2.古同“欺”,欺诈。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倛-中華大字典1、倛讀音:邱其切,音祺,支韻。釋文:
❶通欺。《集韻》:欺、詐欺也。或作~。
❷通䫏。四目方相。兩目爲~。《荀子非相》:仲尼面如蒙~。
〔注〕:其首蒙茸。故曰蒙~。
2、倛讀音:去吏切,音亟,寘韻。釋文:~儗。不行。見《玉篇》。
3、倛讀音:渠之切,音其,支韻。釋文:淮南。祈雨土偶人曰~。見《集韻》。
4、欺讀音:丘其切,音僛,支韻。釋文:
❶詐欺也。見《說文》。
❷爪也。《莊子應帝王》:是~德也。
❸誤也。《呂覽有意》:則不可~矣。
❹惏也。《方言》:晉魏河內之北謂惏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間謂之~。
〔注〕:言~惏難厭也。
❺見陵於人爲~負。見《俗呼小錄》。
❻遙相語也。《論語雍也》:可~也。
❼自昧其心曰~。《禮記大學》:毋自~也。
❽祿不遂行茲謂~。見《漢書天文志》。
❾仁義脩立謂之任。反任爲~。見《賈子道術》。
❿詆~。漢法名。《漢書哀帝紀》:除任子令及誹謗詆~法。
⓫~魄。土人也。《列子仲尼》:見南郭子。果然~魄焉。
⓬通䫏。~鲊。大首也。《文選王延壽賦》:仡~鲊以雕皗。
5、樚釋文:同倛。見《字彙補》。〔康熙字典云。蚸譌字〕。
倛ㄑ丨qī〈書〉古代驅除疫鬼時用的熊皮面具。[例]毛嬙、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則見者皆走(《慎子‧威德》)。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qī
1、[倛头]qī tóu
古代驱除疫鬼时扮神的人所戴的面具,其状狰狞可怖。后亦以指凶神。
2、[倛丑]qī chǒu
古代祈雨时用的土偶。
3、[倛魄]qī pò
即倛丑。参见“倛丑”。
4、[蒙倛]méng qī
亦作“蒙箕”。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