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yǐ

释义:1.依靠在物体或人身上。2.依仗;凭着。3.偏;斜。

组词

倚老卖老 不偏不倚 倚靠 倚重 倚仗 倚赖 徙倚 倚傍 倚天 倚天剑

拼音

笔顺

丿 丿 𠃍
左窄右宽。“人”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奇”头部宜小,中横稍长,“口”稍靠上,竖钩端正。

同音字

拼音为yǐ的字 拼音为yi的字

基础解释

1.靠着:~马千言。~着门框朝外看。 2.仗恃:~势欺人。~老卖老。 3.偏;歪:不偏不~。 4.姓。

详细解释

〈动〉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3. 依靠;依赖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4. 倾斜 。

    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5. 靠近 。

    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6. 立 。

    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7.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依照,合着[音乐],伴奏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倚-漢語大字典


倚;靠。《玉篇·人部》:“俹,俹倚也。”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字書》:‘俹,倚也。’今言俹息,俹卧皆是也。”又卷十四:“《韻集》曰:‘倚,俹也。’今言俹息,却俹並是也。”《法苑珠林》卷十二引《四分律》:“(阿難)時身疲極,方欲俹卧,頭未至枕頃,於其中間心得無漏解脱。”
(二)yā 《集韻》於加切,平麻影。
傲。《集韻·麻韻》:“俹,傲也。”

《説文》:“倚,依也。从人,奇聲。”
(一)yǐ 《廣韻》於綺切,上紙影。又於義切。歌部。
(1)依靠在物体或人身上。《説文·人部》:“倚,依也。”《論語·衛靈公》:“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禮記·禮器》:“有司跛倚以臨祭。”鄭玄注:“依物為倚。”唐李白《蜀道難》:“枯松倒挂倚絶壁。”柔石《二月》一:“她底膝前倚着一位约七岁的女孩。”
(2)依附;依凭。《廣雅·釋詁四》:“倚,因也。”《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漢書·西域傳下》:“兩昆彌畏之,親倚都護。”顔師古注:“倚,依附也。”唐白居易《動静交相養賦》:“静兮動所倚。”
(3)仗恃。《字彙·人部》:“倚,恃也。”《書·君陳》:“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唐李白《扶風豪士歌》:“作人不倚將軍勢。”《三國志通俗演義·祭天地桃園結義》:“因本處豪霸,倚勢欺人。”
(4)指以歌合乐或以乐伴歌,或按调填词等。《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自倚瑟而歌。”司馬貞索隱:“倚,謂歌聲合於瑟聲,相依倚也。”宋蘇軾《前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明徐師曾《文體明辨·詩餘》:“輯為《花間集》凡五百闋,此近代倚聲填詞之祖也。”
(5)侧;偏斜。《字彙·人部》:“倚,偏側也。”《韓非子·内儲説上》:“天北風,火南倚。”《淮南子·説山》:“倚牆之傍,不可以立。”《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孔穎達疏:“中正獨立而不偏倚。”
(6)靠近。《吕氏春秋·先識》:“男女切倚,固無休息。”高誘注:“切,磨;倚,近也。”唐李白《明堂賦》:“岌嵩噴伊,倚日薄月。”清顧炎武《居庸關》:“居庸突兀倚青天。”
(7)邪辟。《集韻·支韻》:“倚,曲也。”《墨子·備城門》:“倚殺如城報。”孫詒讓閒詁:“倚殺猶言邪殺。”
(8)立。《廣雅·釋詁四》:“倚,立也。”《楚辭·劉安〈招隱士〉》:“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王夫之通釋:“倚,立也。”元李致遠《小桃紅·新柳》:“瘦倚春寒灞陵路,影扶疎。”《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見西峯特倚如覆鐘。”
(9)佩带。《禮記·曲禮下》:“主佩倚,則臣佩垂。”鄭玄注:“倚,謂附于身。”《文選·江淹〈雜體詩三十首·鮑照〉》:“倚劍臨八荒。”李周翰注:“倚,佩也。”唐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
(10)排斥。《管子·度地》:“杜曲激則躍,躍則倚。”尹知章注:“倚,排也。謂前後相排。”
⑪加。《廣韻·寘韻》:“倚,加也。”
⑫侍。《廣韻·寘韻》:“倚,侍也。”
⑬通“輢”。车箱两旁人可凭倚的木板。《史記·禮書》“彌龍”南朝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乘輿車金薄璆龍為輿倚較。”《續漢書·輿服志上》:“金薄繆龍,為輿倚較。”清俞樾《羣經平議·毛詩一》:“‘猗重較兮’樾謹案:《禮記·曲禮》孔疏、《論語·鄉黨》皇疏、《荀子·非相》楊注、《文選·西京賦》李注引此文猗竝作‘倚’。據《節南山》篇‘有實其猗’箋曰‘猗,倚也’,則猗、倚固聲近義通也。然作猗作倚竝假借字,其字實當作‘輢’。”
⑭椅子。后作“椅”。唐佚名《濟瀆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繩床十,内四倚子。”《朱子語類輯略》卷七:“小南和尚少年從師參禪,一日,偶靠倚而坐。”宋黄朝英《靖康湘素雜記》卷三:“今人用倚卓字,多從木旁。”
⑮姓。《廣韻·紙韻》:“倚,姓。”《左傳·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趨過。”
(二)jī  《集韻》居宜切,平支見。歌部。
通“奇”。1.不完全。《方言》卷二:“倚,奇也。自關而西,秦晋之間,凡全物而體不具,謂之倚。”2.数目不成双的,与“偶”相反。《集韻·支韻》:“奇,不耦也。或作倚。”《穀梁傳·僖公三十三年》:“匹馬倚輪無反者。”范甯注:“倚輪,一隻之輪。”3.奇异。《集韻·寘韻》:“倚,奇也。”《莊子·天下》:“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繚。”郭慶藩集釋:“倚當為奇。”《荀子·儒效》:“倚物怪變,所未嘗聞也。”楊倞注:“倚,奇也。”《穀梁傳·莊公三十一年》:“或曰,倚諸桓也。”王引之述聞:“倚,讀為奇。奇,異也。奇諸桓者,異於桓也。”
(三)yī  《集韻》於宜切,平支影。
通“猗”。助词。用如“兮”。漢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逍遥。”余冠英注:“倚通‘猗’,語助詞,無意義。”宋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莫倚忘懷,西風也解,點檢尊前客。”

倚-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

1020.【倚】
一斜靠著。史記刺客列傳:“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迷花倚石忽已暝。”
又用於抽象意義,表示依靠,憑恃,仗恃。史記淮陰侯列傳:“百姓罷極怨望,容容無所倚。”又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爲名高。漢樂府羽林郎:“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引申爲偏斜。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成語有“不偏不倚”。
二隨著,合著(指音樂)。史記張釋之列傳:“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蘇軾前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辨]依,倚。二者都有“依靠”的意義,但詞義輕重不同。“依”是靠近某物,意義輕,所以能引申出“依傍”,“依照”等義。“倚”是斜靠在某物上,其義重,所以引申爲“偏斜”,“憑恃”,“倚仗”等義。“倚”二的意義不與“依”通。前赤壁賦的“倚歌而和之”,有的本子作“依”,不足爲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倚靠]yǐ kào

1.依赖;依靠。 2.身体靠在物体上。

2、[倚仗]yǐ zhàng

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依赖:~权势。不要~力气大欺负小同学。

3、[倚天]yǐ tiān

靠着天。形容极高。

4、[倚重]yǐ zhòng

依靠,器重:~贤才。

5、[倚赖]yǐ lài

依赖。

6、[斜倚]xié yǐ

1.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2.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7、[偏倚]piān yǐ

1.有所偏重或偏向。 2.不整齐。

8、[倚门]yǐ mén

1.《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因以“倚门”或“倚閭”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唐 张说《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诗:“天从扇枕愿,人遂倚门情。”宋 曾巩《移明州乞至京迎侍赴任状》:“窃计臣老母之心,闻臣而来,倚门之望,固已深切。”清 钱谦益《母刘氏仍前赠制》:“古之贤母,望倚门而辞伏剑者,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2.靠着门。唐 温庭筠《菩萨蛮》词:“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輦下市肆有丐者不得乞,因倚门大駡。”清 严有禧《漱华随笔·翁蓼野》:“﹝ 蓼野 兄弟﹞流离 楚 粤 间,其伯姊遣人要归,倚门哭之。” 3.旧指妓女接客。清 唐孙华《维扬舟中作》诗之二:“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清 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婉孌倚门之笑,绸繆鼓瑟之娱,谅非得已。”参见“倚门卖笑”。

9、[倚坐]yǐ zuò

靠坐。

10、[倚窗]yǐ chuāng

靠着窗户。

11、[辟倚]pì yǐ

邪僻不正。

12、[梁倚]liáng yǐ

相倚相靠。

13、[倚櫂]yǐ zhào

亦作“倚棹”。靠着船桨,犹言泛舟。

14、[倚风]yǐ fēng

谓随风倾侧摇摆。

15、[倚傍]yǐ bàng

依傍。

16、[倚附]yǐ fù

1.凭借。《书·君陈》“无倚法以削”唐 孔颖达 疏:“无得倚附法制,以行刻削百姓。” 2.攀附;勾结。《南史·循吏传序》:“守宰多倚附权门,互长贪虐,裒刻聚敛,侵扰黎甿。”《宋书·二凶传》:“而贼 劭 乘藉冢嫡,夙蒙宠树,正位东朝,礼絶君后,凶慢之情,发於齠齓,猜忍之心,成於几立。贼 濬 险躁无行,自幼而长,交相倚附,共逞姦回。”《明史·崔景荣传》:“当是时,魏忠贤 盗国柄,羣小更相倚附。” 3.依傍。宋 叶适《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余既録公终始大节,而又知其自少年高识,特立无倚附。”

17、[倚注]yǐ zhù

依赖器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评曰”裴松之 注引 鱼豢 曰:“至於 植 者,﹝岂能兴难?﹞乃令 杨脩 以倚注遇害,丁仪 以希意族灭,哀夫!”唐 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忠贞大节,辅弼嘉謨,倚注深恩,哀荣盛礼,伏见册赠制中已详。”《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冀中兴,难矣!”

18、[倚障]yǐ zhàng

障子。用芦苇或秫秸等编成,靠在物体上以作屏障。亦比喻推托或遮掩的借口。

19、[角倚]jiǎo yǐ

犹掎角。对峙之势。

20、[倚伏]yǐ fú

依存隐伏。

21、[注倚]zhù yǐ

犹倚重。

22、[倚徙]yǐ xǐ

留连徘徊。

23、[倚石]yǐ shí

1.耸立的石头。 2.靠在石上。

24、[凭倚]píng yǐ

依仗;倚托。

25、[倚邪]yǐ xié

1.奇邪,邪曲。指行为不正的人。 2.谓依托邪僻之事。

26、[倚桡]yǐ ráo

1.靠着船桨。指泛舟。 2.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27、[倚薄]yǐ báo

1.交迫;迫近。 2.谓生活困迫。

28、[倚闻]yǐ wén

犹侧闻,从旁闻知。

29、[倚法]yǐ fǎ

凭借法律。

30、[倚巇]yǐ xī

山势险峻貌。

31、[倚阁]yǐ gé

搁置,暂停。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谓有旨倚阁者,方得依十料指挥,餘皆併催。”宋 刘克庄《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

32、[归倚]guī yǐ

归向,依附。

33、[倚马]yǐ mǎ

靠在马身上。

34、[倚庐]yǐ lú

1.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晏桓子 卒,晏婴 麤縗斩,苴絰、带、杖,菅屨,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三月,﹞癸酉,太后殂。帝居倚庐,朝夕进一溢米。”《清史稿·宣宗纪三》:“甲戌,皇太后崩……上居倚庐,席地寝苫。” 2.谓父母倚靠庐舍盼子归来。明 陈继儒《读书镜》卷四:“世之宦游者多矣,啣命千里,亲老不获从,甚则倚庐陟屺,目穷心折,终不敢少露於宾客笑语及邮筒笔楮之间。而子或浮沉宦辙,垂五载十载,出而裾絶,入而室虚者,岂少哉!”参见“倚门”。

35、[依倚]yī yǐ

倚靠;依傍。

36、[倚望]yǐ wàng

1.谓父母倚门望子。 2.依赖敬仰。 3.徙倚怅望。 4.一种蟹类动物。

37、[负倚]fù yǐ

依恃;依仗。

38、[倚负]yǐ fù

靠傍;依靠。

39、[倚办]yǐ bàn

1.立能办成,谓治事敏捷果断。 2.倚以办事。

40、[倚昵]yǐ nì

谓受信用和宠幸。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倚的反义词 倚的近义词 倚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倚能组什么词
  • 倚能组什么词语
  • 倚可以组什么词
  • 倚可以组什么词语
  • 倚字可以组什么词
  • 倚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倚字能组什么词
  • 倚字能组什么词语
  • 倚字开头的成语
  • 倚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