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lái

释义:1.“倈”的今字。2.小麦。3.引申泛指五谷之穗。参见“來牟”。4.由彼及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5.回来,返回。6.特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省亲。7.归服;归顺。8.后多作“徠”。招致;招揽。9.产生;开始;发生。10.未来,将来。11.指次于今年、今天的。参见“來年”、“來早”。12.往昔,过去。13.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14.指来孙。详“來孫”。15.犹言一样、一般。表示比况。16.由来。从发生到现在。17.由来。事物发生的原因。18.表示做某个动作。19.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前面,表示要做某事。20.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到某处做某事。21.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结构中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态度,后者是目的。22.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23.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结果。24.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25.用作词尾,表示一段时间。相当于“的时候”。26.同“不”连用,表示不可能。27.同“的”或“得”连用,表示可能。28.用在“一、二、三”等数词之后,表示列举理由。29.用在数词或量词后面表示概数。30.助词。相当于“是”。表示宾语前置。31.助词。相当于“得”。32.语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祈使语气。33.语助词。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咧”。34.语助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35.语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带有假设之意;或对举,则带有两难之意。36.语助词。用在句中作衬字。37.木名。“即来”的省称。38.姓。汉有来歙。见《後汉书》。

拼音

lái

笔顺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lái的字 拼音为lai的字

基础解释

见“来”。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來來-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來來ㄌㄞˊ ˙ㄌㄞlái lai①試一試。如:「他做得不好,換你來來。」②呼叫人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來來!此是君坐。』」③以來。從某段時間算起。唐.段成式〈戲高侍御〉詩:「青琴仙子長教示,自小來來號阿真。」唐.皮日休〈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詩:「十日來來曠奉公,閉門無事忌春風。」

來-漢語大字典


〔来〕
《説文》:“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徐灝注箋:“來本為麥名。《廣雅》曰‘大麥,麰也。小麥,麳也’是也。古來麥字祇作來,假借為行來之來,後為借意所專,别作麳、䅘,而來之本義意廢矣。”罗振玉《增訂殷虚書契考釋》:“卜辭中諸來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者,麥之莖强,與禾不同……叚借為往來字。”
(一)lái 《廣韻》洛哀切,平咍來。之部。
(1)小麦。《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正字通·人部》:“來,麥名。”《詩·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朱熹注:“來,小麥;牟,大麥也。”宋陸游《歲晚》:“雲暗郊原雪意稠,天公似欲富來麰。”《天工開物·乃粒》:“凡麥有數種,小麥曰來,麥之長也;大麥曰牟、曰穬。”
(2)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爾雅·釋詁上》:“來,至也。”《玉篇·來部》:“來,歸也。”《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紅樓夢》第一回:“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茅盾《黄昏》:“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又引申为(事物)产生;到来。《淮南子·俶真》:“夫憂患之來,攖人心也。”唐白居易《遣懷》:“樂往必悲生,泰來猶否極。”
(3)招致;招之使来。《字彙·人部》:“來,招之也。”《論語·季氏》:“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邢昺疏:“使遠人慕其德化而來。”《吕氏春秋·不侵》:“目此觀之,尊貴富大不足以來士矣!”高誘注:“來,猶致也。”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然不如是,則無以來至當之言。”
(4)搞;干;做。用以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如:胡来;来一个歌;我干不了,你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聽説那一位小姐,雅的是琴棋書畫,俗的是寫算操作,没有一件不來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小芹)表面上虽然也跟大家说说笑笑,实际上却不跟人乱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四:“一下了课,回到家里,挑水、砍柴、泼菜,什么都来。”
(5)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你来看一下;大家都来唱歌。《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不是這個乾娘,鄰舍家誰肯來幫我?”马烽《三年早知道》:“遇事能从这个‘社’的利益来考虑问题。”
(6)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虚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水滸全傳》第九回:“我聽得大相國寺菜園廨宇裏新來了個僧人,唤做魯智深,想來必是他。”
(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后者是目的。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二:“戒刀舉把羣賊來斬。”《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你們快牽了他來燉了肉脯子來吃酒。”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并出发对民众讲演,唤起他们来爱国。”
(8)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這教班子弄行頭,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鏡花緣》第四十七回:“溪邊有株數人合抱不來的一顆大松。”老舍《龙须沟》第二幕:“我又没有力气,干不来累活儿。”
(9)往;过去。《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引之述聞:“來,往也。”《史記·太史公自序》:“比《樂書》以述來古。”司馬貞索隱:“來古,即古來也。言比《樂書》以述自古已來樂之興衰也。”唐李白《來日大難》:“來日一身,攜糧負薪,道長食盡,苦口焦唇;今日醉飽,樂過千春。”王琦注:“來日謂已來之日,猶往日也。”
(10)未来;将来。如:来日方长;继往开来。《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楊倞注:“往,古昔也;來,將來也。”宋蘇軾《徐州謝奬諭表》:“所以録臣之微勞,蓋將責臣之來效。”又指次于今年、此月、今天的。《書·召誥》:“越若來三月……太保朝至于洛。”孔穎達疏:“來者,於二月之後依順而來,次三月也。”《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不如早歇,來朝登程。”
⑪表示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公孫丑下》:“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子夜歌》:“自從别郎來,何日不咨嗟?”唐杜荀鶴《山中寡婦》:“桑柘廢來猶納税,田園荒後尚徵苗。”
⑫表某段时间。《晋書·石勒載記上》:“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唐杜甫《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小來習性懶,晚節慵轉劇。”唐韋莊《浣溪紗》:“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唯把舊書看。”
⑬从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孙。《爾雅·釋親》:“玄孫之子為來孫。”宋陸游《傅正義墓誌銘》:“馬鬣之封柏青青,咨爾雲來視斯銘。”
⑭助词。1.表示比况,相当于“一样”、“一般”。宋辛棄疾《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昏鄧鄧黑海來深,白茫茫陸地來厚,碧悠悠青天來闊。”《西遊記》第三回:“那時此寶有二丈多長,斗來粗細。”2.用在数词或数量词之后,表示约数。唐樊綽《蠻書·名類》:“馬三百來疋。”《清平山堂話本·楊温攔路虎傳》:“楊温隨他行得二里來田地。”《紅樓夢》第二十七回:“這幾個月,我又攢下有十來吊錢了。”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这人有五十来岁,中等个子。”3.用在数词后,表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只是孩兒養的嬌了。一來性兒好自在;二來有些揀擇人。”《古今小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彼此留心,一來休負了嚴公父子的付托,二來自家富貴的機會不可挫過。”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大家对喜富的意见,提一千条也有。可是一来没有准备,二来碍于老恒元的面子,三来差不多都怕喜富将来记仇,因此没有人敢马上出头来提。”4.用于动词和宾语之间,起提前宾语的作用。相当于“是”。《詩·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塈。”王引之述聞:“伊,惟也;來,猶是也,皆語詞也。……言君子不念昔日之情而惟我是怒也。”5.在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呢”。《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大深來難下竹竿,大淺來難摇畫槳。”《水滸全傳》第四十二回:“若把做夢來,如何有這天書在袖子裏……不把做夢來,我自分明在神ࢊͨÏ,一交攧將入來。”6.表示情况已经发生,相当于“来着”。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當時張生却是見甚的來,通甚的來?”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當初他要嫁我來,如今却嫁了周舍。”元鄭德輝《倩女離魂》第一折:“往日小生也曾掛念來。”
⑮语气词。用于句尾,相当于“咧”。《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一折:“怎生這秀才却共這漢是兄弟來!”《紅樓夢》第一百零九回:“剛才奶奶和襲人姐姐怎麽囑咐來!”
⑯及。《廣韻·咍韻》:“來,及也。”
⑰古地名。《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隰之民保山砦者,從之。”
⑱姓。《廣韻·咍韻》:“來,姓。後漢來歙,光武姑子。《蜀志》云:‘荆楚名族有黄門侍郎來恒。’”《史記·殷本紀》:“契為子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目夷氏。”
(二)lài 《集韻》洛代切,去代來。之部。
(1)勤勉;劝勉。《爾雅·釋詁下》:“來,勤也。”《集韻·代韻》:“勑,《説文》:‘勞也。’亦作來。”《詩·小雅·大東》:“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毛傳:“來,勤也。”鄭玄箋:“東人勞苦而不見謂勤。”《墨子·尚賢下》:“垂其股肱之力,而不相勞來也。”孫詒讓閒詁:“《説文·力部》云:‘勑,勞勑也。’勞來即勞勑。”《禮記·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來百工也。”王引之述聞:“來讀勞來之來,謂勸勉之也。來字本作勑。”《漢書·王莽傳中》:“力來農事,以豐年穀。”顔師古注:“力來,勸勉之也。”
(2)通“賚”。《書·洛誥》:“伻來來視予。”俞樾平議:“上來字為本字,下來字乃賚之假字。賚者,賜也,錫也。‘賚視予’者,錫視予也。”《墨子·非攻下》:“王既已克殷,或帝之來。”孫詒讓閒詁引畢沅云:“來當為賚。”《逸周書·商誓》:“予亦來休命。”刘师培《周書補正》:“來當訓賜,與賚同,猶言錫以嘉命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lái

1、[來日方長]lái rì fāng cháng

意为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2、[信手拈來]xìn shǒu niān lái

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3、[人來人往]rén lái rén wǎng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來的反义词 來的近义词 來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來能组什么词
  • 來能组什么词语
  • 來可以组什么词
  • 來可以组什么词语
  • 來字可以组什么词
  • 來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來字能组什么词
  • 來字能组什么词语
  • 來字开头的成语
  • 來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