佾
拼音:yì
释义:1.古代乐舞的行列。
组词
八佾 佾生 佾舞 葆佾 六佾 轻佾拼音
yì笔顺
丿 丨 丿 ㇏ 丨 𠃌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古代乐舞的行列。详细解释
-
古时乐舞的行列
佾,舞行列也。——《说文新附》
舞夏公六佾、侯四佾。——《谷梁传》
佾,列也。——《广雅》
八佾以舞大夏。——《礼记·祭统》
八佾舞于庭。——《论语》
又如:佾舞(排列成行,纵横人数相同的古代舞蹈。按西周奴隶制等级规定,天子用八佾,六十四个;诸侯用六佾,三十六人);佾生(佾舞生,乐舞生。清代孔庙中担任祭祀乐舞的人员。文的执羽旄,武的执干戚)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佾 yì
名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舞蹈用人的多少,表示贵族之间的等级差别。《谷梁传·隐公五年》:“天子八~,诸公六~,诸侯四~。”
佾人68ㄧˋyì名古代樂舞的行列。行數、人數縱橫皆相同。舞蹈用佾的多少,代表地位等級的不同,天子八佾、諸侯六、大夫四、士二。《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ì
1、[佾壬]yì rén
巧言谄媚的人。
2、[六佾]liù yì
1.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孔颖达 疏:“何休 説如此,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3、[佾舞]yì wǔ
指乐舞。
4、[轻佾]qīng yì
轻盈的乐舞行列。
5、[八佾]bā yì
亦作“八溢”或“八羽”。
6、[葆佾]bǎo yì
古乐舞中的羽舞。
7、[佾生]yì shēng
见“佾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