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
拼音:wǔ
释义:1.仵作,旧时官署中负责检验死伤的人员。2.(Wǔ)姓。
组词
仵工 仵人 仵作 刑仵 等仵 小干仵拼音
wǔ笔顺
丿 丨 丿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wǔ的字 拼音为wu的字基础解释
〔仵作〕旧时官府中检验命案死尸的人。详细解释
等同;匹敌
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庄子·天下》
违背
自用则不虚,不虚则仵于物矣。——《管子》
用同“捂”。用手遮盖住
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西游记》
[数词]
五
檀越元囿鸾施地仵拾亩。—— 北魏《敬史君碑》
通“伍”。古代士兵五人为伍
重振威仪,再排队仵。——《敦煌变文》
仵人。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
天明就要入殓,只怕被仵作看出破绽来了。——《金瓶梅》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仵-汉语大词典仵w?
ㄨˇ
〔《广韵》疑古切,上姥,疑。〕
1.同。
●《庄子·天下》:“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
●郭庆藩集释引陆德明释文:“仵,同也。”
2.指等辈、同类。
●晋葛洪《抱朴子·嘉遁》:“绝轨躅于金张之闾,养浩然于幽人之仵。谓荣显为不幸,以玉帛为草土。”
●宋李莹《大宋新修唐太宗庙碑铭》:“信陵有护冢之恩,止怜列国;比干有封墓之赐,但念忠臣。将求其伦,曷足称仵而已哉。”
3.迕逆,违背。
●《管子·心术上》:“过在自用,罪在变化,自用则不虚,不虚则仵于物矣。”
●宋司马光《赠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父讳蒨,太平兴国中进士高第,以公直材敏,立名朝廷,数仵权贵,由是不得居中。”仵,一本作“迕”。
4.捂。用手遮盖住。
●《西游记》第三四回:“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
●《西游记》第四一回:“八戒将两手搓热,仵住他的七窍。”
5.见“仵人”、“仵作”。
6.姓。
●唐有仵士政。见《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7.通“伍”。古代士兵五人为伍。
●《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讲经文》:“重整威仪,再排队仵。”
●《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擒虏于军仵。”
8.通“伍”。数词。五。
●北魏《敬史君碑》:“檀越元囿鸾施地仵拾亩。”
●王昶
按:“仵拾亩为五十亩,仵、伍,通用也。”
9.通“伍”。姓。
●《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楚之上相,姓仵名奢……伍奢乃有二子,见事于君,小者子胥,大者子尚。”
●《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下官身是仵子胥,避楚逃逝入南吴。”
1、仵讀音:阮古切,音五,麌韻。釋文:
❶偶敵也。見《玉篇》。
❷~作。驗屍者。今用檢驗吏。
❸姓也。明~瑜。嘉靖中。以直諫廷杖死。
❹通伍。《宋史瀘州蠻傳》:三五瞧類。請比涇仵。《正韻》:~作伍。
2、仵讀音:五故切,音悟,遇韻。釋文:同也。《莊子天下》:以觭偶不~之辭相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wǔ
1、[仵作]wǔ zuò
旧时官府中检验命案死尸的人。
2、[仵工]wǔ gōng
〈方〉从事死人尸体的抬运或埋葬的工人。
3、[刑仵]xíng wǔ
犹仵作。旧时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
4、[仵佞]wǔ nìng
巧言谄媚。
5、[等仵]děng wǔ
同辈;同僚。
6、[仵人]wǔ rén
指仵作。明 归有光《张贞女狱事》:“及典史来验,巖(胡巖)尚扬扬在外,为赂騐者,贞女 喉下刀孔容二指,尚有血沫喷涌,仵人裂其颈,谩曰:‘无伤者。’……市人尽呼寃,或奋击仵人。县令亦知仵人受赂,然但薄责而已。”
7、[小干仵]xiǎo gàn wǔ
方言。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