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
拼音:dí
释义:1.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宽条状披针形,花紫色,生长在水边。茎是造纸和制人造纤维的原料,也用来编席。2.(Dí)姓。
组词
芦荻 黄荻 画荻 荻竹 荻席 荻笋 荻苗 伐荻人 画荻教子 画荻和丸 以荻画地 画荻丸熊 燥荻枯柴拼音
dí笔顺
一 丨 丨 丿 ㇁ 丿 丶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dí的字 拼音为di的字基础解释
1.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宽条状披针形,花紫色,生长在水边。茎是造纸和制人造纤维的原料,也用来编席。 2.(Dí)姓。详细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荻画(用荻杆在地上画画写字);荻竹(即荻);荻苗(荻的花穗)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荻-中華語文大辭典荻荻ㄉ丨ˊdí1.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形狀像蘆葦,地下莖蔓延,地上莖直立,葉互生,呈線狀披針形。生長在水邊或原野,秋天抽紫色花穗。莖可織席,也是人造纖維和造紙的原料。2.姓。
荻 -古漢語常用詞典dí
①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葉比葦葉稍寬,長在路旁水邊。《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花秋瑟瑟。”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í
1、[荻笋]dí sǔn
1.见“ 荻笋 ”。 2.亦作“ 荻笋 ”。 3.荻的幼苗,像笋,故名。又称荻芽。 唐 卢象 《竹里馆》诗:“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宋 欧阳修 《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盃盘。” 宋 王安石 《歌元丰》诗:“鰣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2、[荻葓]dí hóng
见“荻洪”。
3、[枯荻]kū dí
干枯的荻草。
4、[荻竹]dí zhú
即荻。
5、[荻席]dí xí
有一种草叫荻草,编成的席子就叫荻席。
6、[黄荻]huáng dí
黄色的荻,形状像芦苇。
7、[荻菰]dí gū
荻菰在山坡上和农田中长的一种草,大概是春天长出一个长长的外面是草叶里面包着草芯的东西像玉米一样,捏这尖尖的,从地上的草丛里抽出来剥开后,里面的草芯,纯白或者乳白色的长条一些绒毛状的东西包这一根茎。
8、[荻洪]dí hóng
用荻做成的置于水中以阻塞航道的障碍物。
9、[荻苗]dí miáo
荻的花穗。
10、[伐荻人]fá dí rén
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亦泛指能安邦定国之英主。
11、[燥荻枯柴]zào dí kū chái
荻:荻草,似芦苇。干燥的荻草,干枯的柴木。指易燃之物。
12、[画荻凿壁]huà dí záo bì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形容刻苦学习。
13、[然荻读书]rán dí dú shū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14、[以荻画地]yǐ dí huà dì
暂未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