縚
拼音:tāo
释义:1.同“絛”。丝绳;丝带。2.同“韜”。套子。
组词
縚褐 仙人縚拼音
tāo笔顺
𠃋 𠃋 丶 丶 丶 丶 丿 丶 丶 丿 丿 丨 一 𠃍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tāo的字 拼音为tao的字基础解释
同“绦”。详细解释
同“絛”。丝绳;丝带 。
如:縚线(丝线;丝带);縚绳(丝带子)
同“韬”。套子 。
如:縚发(发套)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縚-中華大字典1、縚讀音:他刀切,音弢,豪韻。釋文:
❶扁緖。見《集韻》。
❷人名。南宮~。見《禮記檀弓》。
2、縚讀音:叨號切,音套,號韻。釋文:同韜。見《廣韻》。
〔按廣韻。土刀切。玉篇。~、亦作韜。敕高切。惟集韻以~爲絛或字。以鞱爲韜或字。不言~爲韜或字。均他刀切。韜、又入號韻。叨號切。亦不以~爲韜或體。然廣韻玉篇竝~與韜同。自是足據。今考等韻。韜在去聲。故~以叨號切之音同韜。劒衣也。今俗語凡物之衣皆曰~。如刀稍曰刀~。書札封皮亦曰封~。皆此義。俗誤以套爲之〕。
3、絛讀音:他刀切,音韜,豪韻。釋文:
❶本作絛。《說文》:絛。扁緖也。《段注》:廣雅作編緖。漢書及賈誼新書作偏諸。蓋上字作編、下字作諸、爲是。諸者謂合眾采也。毛詩左傳正義曰。王后親織玄紞。卽今之~繩。必用雜采線織之。按紴、䋐、其闊者。~、其愜者。紃、其圜者。
❷纓飾也。見《玉篇》。
4、韜讀音:他刀切,音叨,豪韻。釋文:
❶劒衣也。見《說文》。
❷緩也。見《廣雅釋詁》。
❸寬也。見《廣雅釋詁》。
❹義也。見《玉篇》。
❺弓藏也。見《廣雅釋器》。
❻藏也。見《廣韻》。
❼六~。書名。太公著六~五卷。晁公武云。兵家權謀之書。司馬彪云。六~、乃周書篇名。今世因謂有機變者曰有~略。字又作弢。
❽通翿。《儀禮鄕射禮記》:杠長二仞。以鴻脰~上二尋。
〔注〕:今文~爲翿。
5、韜讀音:叨号切,音套,號韻。釋文:臂衣也。見《集韻》。
縚
縚tāo 《廣韻》土刀切,平豪透。
(1)同“絛”。用丝线织成的扁平的带子。《小爾雅·廣器》:“縚,索也。”《集韻·੫թ》:“絛,《説文》:‘扁緒也。’或从舀。”唐杜牧《鸚鵡》:“華堂日漸高,雕檻繫紅縚。”五代李珣《漁父》:“棹警鷗飛水濺袍,影隨潭面柳垂縚。”清秋瑾《梅》:“留得琳瑯千萬句,錦函雙繫碧絲縚。”
(2)同“韜”。《玉篇·糸部》:“縚,亦作韜。”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tāo
1、[縚绳]tāo shéng
丝带子。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方当开兹縹帙,散此縚绳,永对翫於书帷,长循环於纤手。”
2、[縚线]tāo xiàn
丝线;丝带。旧题 宋 苏轼《艾子杂说》:“夫鹰隼击物,或入林中,而绊足縚线偶为木之所綰,则振羽之际,铃声可寻而索也。”
3、[宫縚]gōng tāo
孔子 弟子 南宫括,又称 南宫縚,省称为“宫縚”。《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於《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 宫縚 之行也。”参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4、[縚褐]tāo hè
犹布衣。借指平民。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虽然縚褐容相见,东望严扉敢杖藜。”
5、[仙人縚]xiān rén tāo
见“仙人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