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
拼音:zhuàn
释义:1.汉字字体的一种,包括大篆、小篆。2.书写篆书。3.指印章。特指官印。
组词
篆刻 篆书 篆字 小篆 篆文 大篆 篆体 篆鼎 篆虫 钗股篆 虫鱼篆 柳叶篆 九叠篆 龙爪篆 虫书鸟篆 雕虫刻篆 雕虫篆刻 金科玉篆 蝌斗篆文 龙章凤篆 仙书云篆 篆刻虫雕拼音
zhuàn笔顺
丿 一 丶 丿 一 丶 𠃋 ㇇ 一 丿 ㇁ 丿 丿 丿 ㇏同音字
拼音为zhuàn的字 拼音为zhuan的字基础解释
1.汉字形体的一种:~书。~体。大~。小~。真草隶~。 2.写篆书:~额(用篆字写在碑额上)。 3.指印章。详细解释
(形声。从竹,彖( tuàn)声。从竹,与简册有关。本义:即篆书。汉字的一种书体,通常包括大篆、小篆,一般指小篆)
同本义
篆,引书也。谓引笔而箸之于竹帛。——《说文》。故史籀所作为大篆, 李斯所作为小篆,又有以摹印者为缪篆。其实 许君所云八体, 唐元度所云十体,下至 韦绩所云五十六种云, 梦英所云十八种书,皆得之篆也。
鸟书篆素。——左思《吴都赋》。注:“篆书于素也。”
用篆章一。——明· 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篆炉(有篆字形图案的香炉);篆体(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篆虫(篆书);篆题(用篆书所写的字);篆隶(篆书和隶书);篆记(篆体印章)
官印的代称
妻孥从饿死,敢爱黄金篆。——唐· 刘叉《饿咏》
轻骑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视篆,借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 岳琦《金蛇粹编》
又如:篆文(篆体字);篆注(对篆字的注解);篆籀(篆文和籀文)
官职
明官多缺,以经历署篆。——《徐霞客游记》
特指用篆体字书写
太一装以宝,列仙篆其文。——唐· 韩愈· 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
又如:篆素(写篆书于素帛);篆额(用篆字书写碑额);篆书(写篆字)
雕刻
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红楼梦》
引申为铭刻 [engrave on one's mind]
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聊斋志异》
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唐· 顾云《谢徐学士启》
又如:篆铭(铭刻,比喻牢记在心)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篆-中華語文大辭典篆ㄓㄨㄢˋzhuàn1.篆書。[例]大~︱小~︱真草隸~。2.〈書〉用篆字書寫。[例]~額。3.〈書〉指印章(多指官印)或名字。[例]卸~(交出官印卸任)︱臺~(對別人名字的敬稱)。4.姓。
篆-汉语大词典篆zhuan
ㄓㄨㄢˋ
〔《广韵》持兖切,上狝,澄。〕
1.汉字书体名。
●《说文·竹部》:“篆,引书也。”
段玉裁注:“引书者,引笔而着于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书,而谓史籀所作曰大篆,既又谓篆书曰小篆。”
●元盛熙明《法书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云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小篆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
参见“篆书”。
2.用篆体字书写铭刻。
●唐韩愈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太一装以宝,列仙篆其文。”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时有诏太学篆石经,廷臣复荐之,伯益不得已遂至阙下。篆毕,除将作监簿,伯益固辞。”
参见“篆素”。
3.名字印章多为篆文,故称名为篆,称字为次篆。又为对别人名字的敬称。如:台篆;雅篆。亦以为官印的代称。如接印叫接篆,代理叫摄篆。
●宋岳珂《金陀粹编》卷五:“先臣闻警,轻骑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视篆,藉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谲知·海刚峰》:“﹝御史﹞明晨起视篆,篆箧已空。”
●清昭梿《啸亭杂录·土尔扈特来降》:“上闻之,命舒文襄公摄伊犁将军篆。”
4.引申为做官任职。徐特立《工读》:“足下前篆长沙提倡植树,尚觉有益,可以继续进行。”
5.铭刻。比喻牢记在心。
●唐顾云《谢徐学士启》:“才微往彦,遇倍昔时,仰戴恩荣,已增铭篆。”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女祝曰:‘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异类,姻好何可复圆?’”
6.盘香的喻称。
●宋秦观《海棠春》词:“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
●明王錂《春芜记·瞥见》:“旃檀宝篆笼瑞烟,斋心顶礼金仙。”
7.指盘香的烟缕。
●宋神宗《秦国大长公主挽词》:“尘入罗衣暗,香随玉篆消。”
●清纳兰性德《浪淘沙》词之九:“清镜上朝云,宿篆犹熏。”
8.通“瑑”。钟口处或车毂约上所刻画的条形图案花纹。
●《周礼·春官·巾车》:“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
●《考工记·凫氏》:“钟带谓之篆。”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zhuàn
1、[篆刻]zhuàn kè
中国传统刻制印章的艺术。因多用各种篆书字体刻制,故名。
2、[篆书]zhuàn shū
大篆、小篆的统称。汉字字体之一。笔画多为匀圆的线条,结构比较整齐,是汉以前流行的字体。广义也包括甲骨文、金文。
3、[小篆]xiǎo zhuàn
也叫秦篆。汉字字体之一。是在大篆(即籀文)基础上发展形成,较大篆简化。结构整齐,字体略长,笔画圆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为正字。
4、[篆体]zhuàn tǐ
篆字的书体。汉字书体的一种。
5、[篆文]zhuàn wén
汉字字体。
6、[大篆]dà zhuàn
1.汉字字体之一。泛指秦代小篆以前的各种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等。 2.即“籀文”
7、[篆字]zhuàn zì
篆书。
8、[秦篆]qín zhuàn
即“小篆”
9、[缪篆]miù zhuàn
六体书之一,用以摹刻印章。也称摹印篆。
10、[篆盘]zhuàn pán
犹香盘。
11、[行篆]xíng zhuàn
指带有篆书笔意的行书。
12、[篆务]zhuàn wù
犹政务。
13、[视篆]shì zhuàn
掌印视事,官印例用篆文,故称。
14、[刻篆]kè zhuàn
1.指雕刻的文字、花纹等。 2.精细地描摹。
15、[雕篆]diāo zhuàn
1.雕琢文字;写作。 2.指辞章。 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
16、[鸿篆]hóng zhuàn
犹言鸿文巨著。
17、[篆音]zhuàn yīn
篆音 可以说是鼓与古筝与笛的完美配合,鼓点的力量感、空气感,一开场便惊艳全场。
18、[卸篆]xiè zhuàn
卸印。谓辞去官职。
19、[赐篆]cì zhuàn
皇帝给以题篆字。宋 苏轼《谢宣召入院状》之一:“玉堂赐篆,仰 淳化 之弥文;宝带重金,佩 元丰 之新渥。”《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皇祐 中,帝为篆其﹝ 王曾 ﹞墓碑曰‘旌贤之碑’,后又改其乡曰 旌贤。大臣碑得赐篆自 曾 始。”
20、[瑶篆]yáo zhuàn
篆文的美称。
21、[素篆]sù zhuàn
书卷上的文字。
22、[篆笔]zhuàn bǐ
谓以篆体书写;篆书笔画。
23、[署篆]shǔ zhuàn
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
24、[夏篆]xià zhuàn
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
25、[沙篆]shā zhuàn
沙石上呈现的篆书似的条纹。
26、[篆章]zhuàn zhāng
篆字图章。
27、[灵篆]líng zhuàn
即赤文。
28、[鸟篆]niǎo zhuàn
1.篆体古文字。形如鸟的爪迹,故称。 2.指形如篆书的鸟的爪迹。
29、[篆记]zhuàn jì
篆体印章。
30、[篆香]zhuàn xiāng
1.犹盘香。 2.香屑或香灰。
31、[虫篆]chóng zhuàn
1.犹虫书。 2.犹雕虫。喻指末技。 3.借指虫鱼之学。
32、[散篆]sàn zhuàn
形容缭绕升腾的香烟。
33、[褭篆]niǎo zhuàn
亦作“袅篆”。指香的烟缕。
34、[篆科]zhuàn kē
即篆书。
35、[篆蜗]zhuàn wō
像篆字形的蜗牛。
36、[篆辂]zhuàn lù
古代皇后的乘车之名。
37、[篆丝]zhuàn sī
曲细而形如篆文的游丝。
38、[金篆]jīn zhuàn
钟鼎上所铸的篆文。
39、[云篆]yún zhuàn
1.道家符箓。亦借指道家典籍。 2.指焚香时缭绕的烟气。 3.谓形如篆书的云。
40、[篆法]zhuàn fǎ
写篆书和进行篆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