鰕
拼音:xiā
释义:1.大鲵。2.即魵鱼。3.鱼名。“鰕虎魚”的统称。参见“鰕虎魚”。4.同“蝦”。
组词
鰕酱 鰕帘 鰕公 鰕狗 鰕骇 鰕菜 鰕槎 鰕姑 鰕虎鱼 鰕须帘 人样鰕胊拼音
xiā笔顺
丿 ㇇ 丨 𠃍 一 丨 一 丶 丶 丶 丶 𠃍 一 丨 一 一 𠃍 一 ㇇ ㇏同音字
拼音为xiā的字 拼音为xia的字基础解释
古同“虾”。详细解释
鰕虎鱼的统称
鰕,魵也。从鱼,叚声。——《说文》
魵,鰕。——《尔雅》。注:“出秽斜头国,魏略,濊国出斑鮍。汉时恒献之。斑魵同声字也。”
同“虾”
注:出海中,长二三丈,须长数尺。”
大鲵 。中国和日本产的一种大型可供食用的蝾螈
鲵,大者谓之鰕。——《尔雅》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鰕-中華大字典1、鰕讀音:何加切,音遐,麻韻。釋文:
❶~魚也。見《說文》。《段注》:各本作魵也。今正。~者、今之蝦字。古謂之~魚。爾雅、~三見。鰝大~。則今之蝦也。魵~。則穢邪頭之魚也。鯢大者謂之~。則今有四腳之魚也。而皆謂之~。豈可合而一之乎。
❷天~。飛蟲。《桂海虞衡志》:天~、狀如大飛蟻。秋社後有風雨。則羣墮水中。有小翅。
❸白~。浦名。《淸一統志》:白~浦、在福建閩縣南。
2、鰕讀音:舉下切,音叚,馬韻。何加切,音遐,麻韻。釋文:鰝也。《爾雅釋魚》:鰝、大~。
〔注〕:~大者出海中。長二三丈。鬚長數尺。今靑州呼~魚爲鰝。
〔按~通作蝦。楚辭通路從蝦兮遊陼是也。舊籍謂爲長鬚水蟲。今動物學屬諸節足動物甲殼類中長尾類。體由多數硬皮。環節而成。前端有觸角二對。所謂長鬚也。頭胸部具三對顎腳。五對步腳。腹部有橈腳。適於游泳。鹹水淡水均產之。分其類、曰龍~科。班節~科。草~科。蝲蛄科。皆供食用。龍~爲~中最大者。圖入鰝字〕。
3、鰕讀音:虛加切,音煆,麻韻。釋文:魚名。見《集韻》。
4、蝦讀音:何加切,音遐,麻韻。釋文:
❶~蟆也。見《說文》。《段注》:~蟆見於本艸經背。有黑點身。小能跳接百蟲。解作呷呷聲。舉動極急。蟾蜍身大。背黑無點。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聲。行動遲緩。絕然二物。陳藏器、蘇頌、皆能詳言之。
❷~蟆護。鳥名。《酉陽雜俎》:南山下有鳥、名~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❸~蛤。獸名。詳蛤字。
5、蝦讀音:虛加切,音鰕,麻韻。釋文:
❶通鰕。鱗介名。《本草綱目》:江湖出者、大而色白。溪池出者、小而色靑。皆磔鬚鉞鼻。背有斷節。尾有硬鱗。多足而好躍。其腸屬腦。其子在腹外。人以作鮓食。入湯則紅。或曝去㱿爲~米。
❷滿洲語、呼侍衞曰~。
❸~夷。倭種名。卽今日本北海道土人也。以所居㠀得名。亦曰毛人。身偉鼻聳。美髥多毛。爲大和種所驅逐。退居僻處。今所存者萬餘人而已。
鰕魚920異「蝦」的異體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xiā
1、[鰕魁]xiā kuí
龙虾的别名。
2、[鰕狗]xiā gǒu
小虾,糠虾。
3、[鰕菜]xiā cài
1.用鱼虾做成的菜肴。 2.方言。即海错。一种海味。
4、[鰕鱼]xiā yú
1.大鲵。 2.鰕虎鱼。
5、[对鰕]duì xiā
见“对虾”。
6、[鳅鰕]qiū xiā
亦作“鰌虾”。泥鳅和虾。泛称小鱼鲜。
7、[鰕姑]xiā gū
见“鰕公”。
8、[妆鰕]zhuāng xiā
陪笑脸;捧场。
9、[鰝鰕]hào xiā
大海虾。
10、[胎鰕]tāi xiā
虾仁。
11、[鰕骇]xiā hài
惊跳。
12、[鰕胊]xiā qú
虾干。
13、[鰕公]xiā gōng
亦称“鰕姑”。管虾的别名。又称海蜈蚣。
14、[鰕槎]xiā chá
海蜇的别名。
15、[虫鰕]chóng xiā
指鱼虾。
16、[鰕鲊]xiā zhǎ
海蜇的别名。
17、[鱼鰕]yú xiā
见“鱼虾”。
18、[鰕笼]xiā lóng
渔具。专门用作捕虾的小型竹苟。
19、[红鰕]hóng xiā
见“红虾”。
20、[鰕蚬]xiā xiǎn
虾和蚌蚬。泛指小鱼鲜。
21、[鰕米]xiā mǐ
晒干的去头尾去壳的虾肉。《急就篇》卷三“鲤鮒蟹鱓鮐鲍鰕” 唐 颜师古 注:“鰕谓今之海鰕,堪为鮓脯及所呼鰕米者。”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市食》:“海蛰鮓,薑鰕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四·鰕》:“凡鰕之大者蒸曝去壳,谓之鰕米。”
22、[龙鰕]lóng xiā
见“龙虾”。
23、[鰕酱]xiā jiàng
用虾腌制的酱。
24、[鰕帘]xiā lián
喻指制作精细的竹帘。
25、[鰕虎鱼]xiā hǔ yú
鱼纲鰕虎鱼科。淡水肉食性小型鱼类。体侧扁,少数呈鳗形。眼小,腹鳍愈合成一吸盘。
26、[鰕须帘]xiā xū lián
用海中大虾的触须制作的帘子。为古玩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