亸
拼音:duǒ
释义:1.下垂。2.同“躲”。
组词
亸剥 动亸 亸翠 亸免 亸懒 亸避 抛亸 缓亸 亸委 阿亸回 柳亸花娇 柳亸莺娇 花娇柳亸拼音
duǒ笔顺
丶 一 丨 𠃍 一 ㇇ 亅 ㇀ 丶 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duǒ的字 拼音为duo的字基础解释
下垂:钗横鬓~。详细解释
下垂
朝歌城边柳亸地,邯郸道上花扑人。——唐· 岑参《送郭乂杂言》
又如:亸避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亸 duǒ
① 动下垂的样子。岑参《和刑部成员外秋寓直台省知己》:“竹喧交砌叶,柳~拂窗条。” ② 动躲避。《五代史平话·梁上》:“正行间,撞着虎与牛斗,霍存、白守信諕得走上树~了。”
同:嚲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duǒ
1、[亸剥]duǒ bāo
指摘。
2、[亸鞚]duǒ kòng
松弛马勒。
3、[亸懒]duǒ lǎn
偷懒。
4、[抛亸]pāo duǒ
犹抛躲。
5、[亸委]duǒ wěi
盘曲下垂貌。
6、[亸神]duǒ shén
方言。指轻薄少年。郭沫若《黑猫》七:“不打牌不吃酒的时候便是看京戏,学做 成都 的所谓‘軃神’,总是要坐在戏场中的第一排,对于自己所捧的旦角怪声叫好。”巴金《家》二五:“刚才我到学堂来,一路上被一些学生同流氓、軃神跟着。”原注:“軃神,即一些专门调戏妇女的年轻人。”徐复《方言溯源·軃神》:“蜀 人谓流薄不务正业者为軃神,音托何切。軃字亦后出俗体,其本字当由耽来。耽,《玉篇》变体作躭,涉隶书相似而讹。自耽变体为躭,而 蜀 人又别造声近之軃字为之。”
7、[缓亸]huǎn duǒ
松弛下垂。
8、[软亸]ruǎn duǒ
无力貌。
9、[亸免]duǒ miǎn
1.躲避,避免。 2.軃免:躲免;逃避。軃,用同“躲”。
10、[亸避]duǒ bì
1.躲避。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戊集·圆社市语》:“把金银锭打旋起,花星临照我,怎嚲避?” 2.軃避:避开;回避。《五灯会元·临济宗·兴化存奖禅师》:“昨日赴箇村斋,中途遇一阵卒风暴雨,却向古庙里軃避得过。”《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国祚之所以长短,盗贼之所以生发,皆有个一定的数在其间,终是軃避不得。”明 吕坤《好人歌》:“恶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
11、[动亸]dòng duǒ
见“动弹”。
12、[亸翠]duǒ cuì
下垂的翠叶。
13、[褭亸]niǎo duǒ
亦作“裊軃”。摇曳下垂貌。
14、[阿亸回]ā duǒ huí
曲名。
15、[花娇柳亸]huā jiāo liǔ duǒ
形容妇女妖媚轻盈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