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拼音:nèi
释义:1.里面;里头的(跟“外”相对)。2.称妻子或妻子方面的亲属。3.指体内或内脏。4.指心里。5.指皇宫。
组词
之内 外柔内刚 内详 境内 内秀 内疚 色厉内荏 内涵 内忧外患 分内之事拼音
nèi笔顺
丨 𠃌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nèi的字 拼音为nei的字基础解释
1.里面,与“外”相对。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3.亲近。详细解释
〈名〉
里面。与“外”相对
一室之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郗犹在帐内。——《世说新语·雅量》
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 钟夫人之礼。——《世说新语·贤媛》
一板内有重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数里内无树。——清· 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海内;关内;内牵(内中传递消息者)
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汉· 贾谊《过秦论》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内叛(内部叛乱);内患(国内的祸患);内事(国内的事;宗庙祭祀之事);内睦(使内部和睦);内噬(内部攻讦相残);内寇(国内变乱;外敌入侵)
室,内室,房室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世说新语·贤媛》
皆拜卧内床下。——《汉书·霍光传》
又如:内帏(女子居处);内舍(内室;古代妇女居于内室,因借指妻子、女眷);内房(内室;女眷居住的屋子);内阶(内屋的台阶);内照(光照内室;光照内部);内户(内宅的门);内子(妻子)
皇宫;帝王所居之处
西宫南内多秋草。——白居易《长恨歌》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
内外异法。
酒非内法。——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内帑(皇家银库);内侍(皇宫中的侍从官,多以宦官充任);内库(宫中的府库);内园(宫中的御花园);内厩(宫中的马厩,御马房);内禁(宫禁);内庭(宫禁以内;内院);内宴(宫廷宴会)。又指封建朝廷。
如:内志(入主朝廷的志向);内附(归附朝廷);内荣(在朝中任职);内辅(在朝中辅弼君主);内属(归附朝廷为属国或属地);内藩(朝廷直接辖治下的中原诸侯王国);内转(地方官上调中央政府任职);内任(朝中重任和要职)
妇女;女色
齐侯好内。——《左传·僖公十七年》
又如:内具(妇女日常应用的佩巾、丝絮和针丝袋之类物品);内治(古指对妇女进行的教育);内利(国君的配偶宜室宜家,有利于邻国);内幸(皇帝宠爱的姬妾);内姻(女眷方面的姻亲)
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梦里无题惟寄内。——钱惟善《送贾元英之照潭》
又如:内实(妻妾与宝物);惧内(怕老婆);内训(对妇女的训诫教育);内父(岳父);内馈(内子。指妻子);内掌柜(主妇);内寝(正妻之居室);内媚(丈夫善于讨妻妾的欢心);内娣(妻子的弟弟);内妹(妻子的妹妹);内主(古代诸侯的夫人);内老板(老板娘)
内心
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世说新语·谗险》
内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又如:内境(内心境界);内意(内心的想法);内谋(内心思虑、谋划;参与机要,谋划政事;暗中谋划);内慧(内心敏慧);内刚(内心刚强)
内脏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蔡琰《悲愤诗》
又如:内症(体内脏器的疾病);内疽(体内脏器的毒性肿块);内疾(犹言暗病。身体内部的病症)
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 。
如:内教(指佛教);内学(佛学。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另见 nà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 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同本义
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说文》
主入也。——《周礼·职内》注
赵不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欲止不内。——《史记·项羽本纪》
内所著披袄中。——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交入;接纳。后作“纳”
无不务内。——《礼记·月令》。注:“谓收敛入之也。”
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国语·周语》
距关,毋内诸侯。——《史记·项羽本纪》
恶内诸侯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谓收敛入之也。”
又如:内金(进贡金、银、铜等物)
另见 nèi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内-漢語大字典内
《説文》:“内,入也。从口,自外而入也。”桂馥義證:“凡自外入為内,所入之處亦為内。今人分去、入二聲,而入聲之内以‘納’為之。”林义光《文源》以为金文“从宀、入”,像入屋中之形。
(一)nà 《集韻》諾答切,入合泥。緝部。
(1)纳;交入。后作“納”。《孟子·萬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内之溝中。”《史記·秦始皇本紀》:“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級。”
(2)通“訥(nè)”。迟钝。《楚辭·九章·懷沙》:“文質疏内兮,衆不知吾之異采。”洪興祖補注:“内,舊音訥。訥,木訥也。”
(3)通“肭”。《楚辭·大招》:“内鶬鴿鵠,味豺羹只。”王逸注:“内,一作肭。”洪興祖補注:“肭,肥也。”
(二)nèi 《廣韻》奴對切,去隊泥。微部。
(1)里面。表方位,与“外”相对。《廣雅·釋言》:“内,裏也。”《儀禮·士昬禮》:“主婦闔扉,立于其内;壻立于門外,東面。”唐韓愈《鱷魚文》:“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撫而有之。”又向后;向内。《論語·鄉黨》:“車中不内顧。”
(2)内室,房室。《儀禮·少牢饋食禮》:“宰夫以籩受,嗇黍,主人嘗之,納諸内。”俞樾平議:“納諸内者,納諸房也。古謂房室為内。”《漢書·鼂錯傳》:“先為築室,家有一堂二内。”顔師古注引張晏曰:“二内,二房也。”
(3)皇宫。《古今韻會舉要·隊韻》:“天子宫禁謂之内。”《周禮·天官·序官》:“内宰。”鄭玄注:“内宰,宫中官之長。”唐白居易《長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也指称封建朝廷。《史記·汲鄭列傳》:“(汲黯)以數切諫,不得久留内,遷東海太守。”《水滸全傳》第八十二回:“太尉見説,隨即便入内里,奏知天子。”
(4)妻;妻妾。《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齊慶封好田而耆酒,與慶舍政,則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易内而飲酒。”杜預注:“内實,寳物、妻妾也。”宋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出其哭内之詩而悲曰:‘吾妻謝氏亡矣。’”《西遊記》第六十回:“江湖中説你是條好漢,原來是個懼内的庸夫!”又泛指女色。《左傳·僖公十七年》:“齊侯好内。”《隋書·王充傳》:“時充又知帝好内,乃言江、淮良家有美女,並願備後庭。”
(5)亲近。《易·泰》:“内君子而外小人。”明葉子奇《草木子·克謹》:“元朝自混一以來,大抵皆内北國而外中國,内北人而外南人。”亦指称亲近的人。《管子·法法》:“正言直行之士危,則人主孤而毋内。”
(6)心里,内心。如:内疚。《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文選·潘岳〈射雉賦〉》:“若夫多疑少決,膽劣心狷。内無固守,出不交戰。”李善注引徐爰曰:“内,心也;固,堅也。心無堅守,外無鬭意也。”唐白居易《六年春贈分司東都諸公》:“我為同州牧,内愧無才術。”
(7)脏腑,内脏。《文選·枚乘〈七發〉》:“扁鵲治内。”李善注引《史記》曰:“扁鵲……得長桑君禁方,視病盡見五藏。”《伍子胥變文》:“忽憶父兄枉被誅,即得五内心腸爛。”《紅樓夢》第七十三回:“登時四肢五内,一齊皆不自在起來。”
(8)退。后作“Ǣ\u001D。《墨子·親士》:“君子進不敗其志,内〔不〕究其情。”孫詒讓閒詁引俞(樾)曰:“内當作ǯ܌即退字也。”
(三)ruì 《集韻》儒税切,去祭日。月部。
(1)榫头。后作“枘”。《周禮·考工記·輪人》“三材既具,巧者合之”漢鄭玄注:“調其鑿内而合之。”陸德明釋文:“内,如鋭反,依字作枘。”
(2)通“汭”。河流弯曲处。《集韻·祭韻》:“汭,《説文》:‘水相入也。’或省。”《孫子·行軍》:“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濟而擊之。”歐陽修集注引杜牧曰:“内,乃汭也。”“内、枘古今字。”
同:內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nèi
1、[室内]shì nèi
一所建筑物的内部。
2、[国内]guó nèi
在特定的国家的内部。
3、[内人]nèi rén
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4、[内兄]nèi xiōng
妻子的哥哥。
5、[内忧外患]nèi yōu wài huàn
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国语·晋语六》:“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6、[内疚]nèi jiù
内心感觉惭愧不安:不慎出了事故,心里十分~。
7、[内涵]nèi hán
1.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见〖外延〗。 2.内在的涵养:他是个~很深厚的青年。
8、[内因]nèi yīn
哲学范畴。指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与“外因”相对。
9、[内容]nèi róng
1.哲学范畴。指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与“形式”相对。 2.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东西或意义:~丰富。
10、[内部]nèi bù
某一范围以内:~联系。~消息。
11、[业内]yè nèi
某种行业或业务范围以内:~人士。这家老店在~有很大影响。
12、[内心]nèi xīn
1.心里头:~深处。发自~的笑。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内心也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13、[内地]nèi dì
距离边疆(或沿海)较远的地区。
14、[在内]zài nèi
在某一范围之内:我们所有的同志,连我~,都要参加植树活动。
15、[体内]tǐ nèi
1.位于或来源于生物体内部的。 2.属于或关于身体内部的。 3.体内感觉到的。
16、[日内]rì nèi
最近几天里:大会将于~举行。
17、[境内]jìng nèi
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边界之内的区域,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语中,“境内”特指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主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声称拥有主权的台湾地区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拥有和声称拥有主权的地区统称为“国内”。
18、[内外]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有别。长城~。 2.表示概数:一个月~。三百米~。
19、[以内]yǐ nèi
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本年~。长城~。五十人~。
20、[内在]nèi zài
1.属性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跟“外在”相对):~规律。~因素。 2.存于内心,不表露在外面:感情~。
21、[内存]nèi cún
1.电子计算机内存储器的简称。参见〔存储器〕 2.指内存储器所能存储的信息量:~不够用。
22、[内衣]nèi yī
指衬衣、衬裤等贴身穿的衣服。
23、[省内]shěng nèi
1.宫禁之中。《后汉书·胡广传》:“熹平 六年,灵帝 思感旧德,乃图画 广 及太尉 黄琼 於省内,詔议郎 蔡邕 为其颂云。” 2.借指天子。《后汉书·周举传》:“永和 元年,灾异数见,省内恶之。”
24、[内科]nèi kē
医院中主要用药物而不用手术来治疗内脏疾病的一科。
25、[内幕]nèi mù
外界不知道的内部情况(多指不好的):揭开~。
26、[内裤]nèi kù
贴身穿的单裤。
27、[内脏]nèi zàng
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总称。包括心、肺、胃、肝、脾、肠、肾、膀胱、生殖器官等。
28、[区内]qū nèi
宇内,天下。
29、[海内]hǎi nèi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风行~。~孤本。
30、[内向]nèi xiàng
1.(性格、思想感情等)深沉、不外露:小王性格~。他是~人,不轻易发表意见。 2.属性词。指面向国内市场的:~型经济。
31、[内陆]nèi lù
大陆远离海岸的部分。
32、[内线]nèi xiàn
1.安置在对方内部探听消息或进行其他活动的人,也指这种工作。 2.处在敌方包围形势下的作战线:~作战。 3.一个单位内的电话总机所控制的、只供内部用的线路。 4.指内部的关系或门路:走~。
33、[内阁]nèi gé
1.某些国家中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或首相)和若干阁员(部长、总长、大臣或相)组成。 2.明清两代的中央政务机构。
34、[内参]nèi cān
内部参考读物。
35、[内敛]nèi liǎn
1.(性格、思想感情等)深沉,不外露:班长一向少言寡语,性格~。 2.(艺术风格)含蓄,耐人寻味:她的诗像清清的流水,~而平静。
36、[内障]nèi zhàng
中医学名词。主要指发生于眼珠内部的疾病。
37、[内核]nèi hé
物体中象核的部分。借指主要内容,实质。
38、[内生]nèi shēng
指靠自身发展。
39、[内含]nèi hán
1.内心所具有的;内部包含的。 2.内容。 3.犹含蓄。
40、[内政]nèi zhèng
国家内部的政治事务:互不干涉~。
nà
1、[周内]zhōu nà
亦作“周纳”。弥补漏洞,使之周密。引申为罗织罪状,陷人于罪。
2、[内金]nà jīn
指进贡金、银、铜等物。
3、[深文周内]shēn wén zhōu nà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近义词
nèi
1、[里]lǐ
1、[里]li
[ lǐ ]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 li ] 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箱子~。话~有话。 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那~。头~。
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箱子~。话~有话。
反义词
nèi
1、[外]wài
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表。 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人。~乡。 3.指外国:对~贸易。~侨。 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加。~号。 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祖母。~甥。~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