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
拼音:cí
释义:1.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
组词
神祠 祠祝 祠灶 祠主 祖祠 宗祠 家祠 祠祭司 蚩尤祠 佛狸祠 碧霞祠 祠堂柏森 田氏宗祠 杜工部祠拼音
cí笔顺
丶 ㇇ 丨 丶 𠃌 一 丨 𠃍 一同音字
拼音为cí的字 拼音为ci的字基础解释
祠堂:宗~。武侯~。详细解释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同本义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祠禄的省称 。
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引申为祭祀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
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名〉
〈动〉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祠-中華語文大辭典祠ㄘˊcí1.祭祀祖先或先賢烈士的地方。[例]~堂|宗~|忠烈~|先賢~。2.〈書〉祭祀。[例]~於先王|遣使者~北嶽(《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
祠-康熙字典祠
【午集下】【示字部】 祠
★【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𠀤音詞。祭也。【詩·小雅】禴祠烝嘗。【公羊傳·桓八年】春曰祠。【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
◎又報賽也。【周禮·春官】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又神祠。【史記·封禪書】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
◎又廟也。【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司馬光·文潞公家廟𥓓】先王之制,天子至官師皆有廟。秦尊君𤰞臣,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
◎又生祠。【史記·萬石君傳】慶爲齊相,大治,爲立石相祠。
◎又祠官。【朱子·語錄】王介甫更新法,慮天下議論不合,於是甁爲宮觀祠祿,以待異議之人。
★又叶祥吏切,音劑。【張衡·東京賦】春秋改節,四時迭代。蒸蒸之心,感物增思。躬追養於廟祧,奉烝嘗與禴祠。代叶地,思叶四。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cí
1、[祠堂]cí táng
1.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庙堂。存放有家谱和祖先牌位等。 2.旧时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建立的庙堂。如成都有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上海有祭祀黄道婆的黄母祠等。
2、[宗祠]zōng cí
供奉、祭祀家族祖先的祠堂、家庙。
3、[晋祠]jìn cí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公元前11世纪)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创建于北魏以前。晋祠建筑以圣母殿为主体,还有献殿、钟鼓楼、金人台、关帝庙、难老泉、唐槐、周柏等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其中,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的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以及鱼沼飞梁合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家祠]jiā cí
旧时一个家族为祭祀祖先而修建的祠堂。
5、[祠墓]cí mù
祠堂与坟墓。
6、[祠竈]cí zào
祀灶。《史记·孝武本纪》:“是时 李少君 亦以祠灶、穀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司马贞 索隐:“如淳 曰:‘祠灶可以致福。’案:礼灶者,老妇之祭,盛於盆,尊於瓶。《説文》、《周礼》以灶祠 祝融。《淮南子》炎帝 作火官,死为灶神。”《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二年》:“李少君 以祠灶却老方见上。”胡三省 注:“祠灶者,祭灶以致鬼物,化丹砂以为黄金,以为饮食器,可以延年,方士之言云尔。”参见“祀灶”、“祭灶”。
7、[祠尾]cí wěi
即鸱尾。古代宫殿正屋脊两端的装饰构件,以瓦为之。以其形似猛禽鸱之尾,因以为名。
8、[真祠]zhēn cí
道观。
9、[祠屋]cí wū
即祠宇。
10、[閟祠]bì cí
神祠。
11、[祠醮]cí jiào
道徒设坛祈祷。
12、[祠监]cí jiān
管理祠堂的人。
13、[祠城]cí chéng
祀神的地方。
14、[祷祠]dǎo cí
1.谓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后报赛以祭。 2.泛指祭祀。
15、[春祠]chūn cí
春季的祭祀。古代宗庙四时祭之一。《周礼·春官·司尊彝》:“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公羊传·桓公八年》“夏,五月,丁丑,烝”唐 徐彦 疏:“周 之三月,乃是 夏 之孟月,自有春祠之礼。”
16、[禖祠]méi cí
禖神之祠庙。
17、[乞祠]qǐ cí
1.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享受其俸禄。 2.指自请退职。
18、[种祠]zhǒng cí
犹种祀。
19、[监祠]jiān cí
监察祭祀。
20、[汾祠]fén cí
汉武帝 建于 汾阴 的 后土祠。唐 许景先《奉和御制春台望诗》:“汾祠 雍畤 望通天,玉堂 宣室 坐长年。”
21、[贞祠]zhēn cí
指旧时为表彰贞节妇女而建的祠堂。
22、[礿祠]yuè cí
即礿祭。
23、[藂祠]cóng cí
荒野丛林中的神祠。
24、[祠位]cí wèi
即神位。
25、[祭祠]jì cí
祭祀,陈物供奉始祖。
26、[祠求]cí qiú
祭神祈求。
27、[滥祠]làn cí
不当立的祭祠,亦指滥予祭祀。
28、[祠曹]cí cáo
祠部机构。
29、[祝祠]zhù cí
祭祀鬼神的祠庙。
30、[禊祠]xì cí
犹禊祭。
31、[祠正]cí zhèng
主管宗祠祭事者。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荆元初 为 丹阳 巨族,族之人推 元初 为祠正。每春秋时享,庀俎豆,省牲牵,率羣从子姓,执籩祼献,不以年至为让,不以寒暑为解。”
32、[祠器]cí qì
祭器。
33、[祠厘]cí lí
祭神求福。
34、[祠荐]cí jiàn
以祭品祀神灵祖先。
35、[淫祠]yín cí
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邪祠。
36、[享祠]xiǎng cí
宴饷,犒劳。享,通“饗”。祠,祭祀的牺牲。
37、[祠寺]cí sì
祠堂,寺庙。
38、[醮祠]jiào cí
斋醮祭祷。
39、[丐祠]gài cí
谓请求奉祠。
40、[行祠]xíng cí
1.临时的祠堂。宋 苏轼《昭灵侯庙碑》:“元祐 六年秋旱甚,郡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 苏軾 迎致其骨於 西湖 之行祠,与吏民祷焉。” 2.即旅榇。指未入祖茔临时寄放在外的灵柩。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 萧寺。因丧事、幼女孤儿,将欲从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