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拼音:dān
释义:1.红色。2.比喻赤诚、忠诚。3.古代道家用朱砂等炼制的药。4.依成方制成的中药。颗粒状或粉末状。
组词
丹青 丹心 丹墀 丹参 丹凤眼 丹田 契丹 丹顶鹤 丹毒拼音
dān笔顺
丿 𠃌 丶 一竖撇切不可写成斜撇;横折钩要正;横画宜长,从腰间穿过。点画居中。
同音字
拼音为dān的字 拼音为dan的字基础解释
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丹丹-辞源3【丹丹】古 南海國名。見“單單㊀”。
丹-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767.【丹】
一丹砂,朱砂,可以作彩色用。詩經秦風終南“顏如渥丹。”文心雕龍情采:“犀兕有皮,而色資丹漆。”
引申爲赤色,大紅色。揚雄解嘲:“客徒欲朱丹吾轂。”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
[丹書]
(1)皇帝賜給功臣的鐵券用丹色書寫,叫“鐵券丹書”,簡稱“丹書”。司馬遷報任安書:“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漢書高帝紀:“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匱石室,藏之宗廟。”(2)皇帝的詔書用朱紅書寫,所以“詔書”也叫“丹書”(也叫“丹詔”)。
[丹青]繪畫。漢書蘇武傳:“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杜甫丹青引:“丹青不知老將至。”
二藥物名。漢代以後的道家方士以丹砂、丹汞煉製成的藥叫“丹”。江淹別賦:“守丹灶而不顧。”後世引申爲舉凡從藥物中精煉出的成品皆稱作“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