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
拼音:yì
释义:1.需要出劳力的事。2.兵役。3.役使。4.旧指供使唤的人。5.战争;战役。
组词
战役 苦役 服役 拘役 预备役 兵役 兵役法 退役 徭役 奴役拼音
yì笔顺
丿 丿 丨 丿 ㇍ ㇇ ㇏左窄右宽。“彳”两撇平行,上短下长,竖画正直。“殳”上短下长,上下中心相对,重心安稳。
同音字
拼音为yì的字 拼音为yi的字基础解释
1.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劳~。徭~。 2.强迫驱使;使唤:奴~。~使。 3.旧指供使唤的人:仆~。 4.战役:平型关之~。 5.兵役:现~。详细解释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 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又如:役夫(服役的人);役民(服役的人);役卒(服役的人)
役使,驱使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又如:役车(供役用的车);役徒(服工役的人);役属(使隶属于己而役使之);役养(役使;役使休养);役法(为法令所役使);役物(役使外物为我所用);役令(役使,驱遣)
劳役
兵久不辍,民困于役。——《三国志》
又如:役丁(服劳役者);役作(工役劳作);役所(役作的处所);役庸(用以代替力役的赋税)
服劳役的人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左传》。 孔颖达疏:役谓共官力役,帅今之丁也
仆人
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南史》
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京本通俗小说》
门生,弟子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论衡》
事情
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赐之,其已。——《左传》。杜预注:役,事也
事件
鸿门之役,微项伯几殆。——宋· 陈亮《酌古论一》
士卒,服兵役的人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国语》。 韦昭注:“役,兵也。”
职责,职分
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宋· 陆游《晓赋》
战斗;战争
秦穆公伐 郑之役,考之《左传》,其谏而止之,哭而送其子者,独 蹇叔而已。—— 金· 王若虚《史记辨惑二》
又如:台儿庄之役
差役
宰悦,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动〉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役役-中華語文大辭典役役丨ˋ 丨ˋyìyì1.〈書〉形容勞苦的樣子。[例]終身~,而不見其成功(《莊子‧齊物論》)。2.〈書〉奔走;汲汲營營的樣子。[例]得一名,獲一利,則棄其業而~於持權者之門(唐‧韓愈〈上考功崔虞部書〉)。3.〈書〉輕佻狡黠的樣子。[例]舍夫種種之民,而悅夫~之佞(《莊子‧胠篋》)。
役役-辞源3【役役】㊀勞作不息貌。莊子 齊物論:“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又:“衆人役役,聖人愚芚。”㊁奔走鑽營。唐 白居易 長慶集七 閉關詩:“迴顧趨時者,役役塵壤間。”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ì
1、[战役]zhàn yì
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或全部目的,在统一指挥下进行的由一系列战斗组成的作战行动。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其规模大小决定于双方参加兵力的多少。
2、[服役]fú yì
1.服兵役,也指运动员等在专业岗位上服务。 2.武器装备正在军备中使用,也指交通工具、设施等正在使用。 3.旧时指服劳役。
3、[奴役]nú yì
像对待奴隶一样地役使。
4、[差役]chāi yì
1.封建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无偿劳动。 2.旧时在官府里当差的人。
5、[退役]tuì yì
1.军人退出现役或服预备役期满后停止服役:~军人。 2.某种陈旧的武器不再用于军备,也指交通工具、设施等不再使用:这种型号的战斗机已经~了。 3.泛指其他行业的人员(多指运动员)退离专业岗位:今年球队主力队员大半~,实力明显下降。
6、[现役]xiàn yì
1.公民自应征入伍之日起到退伍之日止所服的兵役。 2.属性词。正在服兵役的:~军人。
7、[拘役]jū yì
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8、[兵役]bīng yì
公民依照国家兵役制度履行的军事义务。分现役和预备役。
9、[劳役]láo yì
1.指强迫的劳动:服~。~繁重。 2.指(牲畜)供使用:他家有三头能~的牛。
10、[苦役]kǔ yì
旧时统治者强迫人民从事的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服~。
11、[仆役]pú yì
仆人。
12、[徭役]yáo yì
古时统治者强制百姓承担的无偿劳动。
13、[赋役]fù yì
赋税和徭役。
14、[役使]yì shǐ
使用(牲畜);强迫使用(人力):~骡马。~奴婢。
15、[杂役]zá yì
旧指受雇做杂事的人。
16、[使役]shǐ yì
使用(牲畜等)。
17、[免役]miǎn yì
免除某种规定的服役,如兵役、劳役。
18、[役畜]yì chù
可供使役的牲畜。畜(chù)。
19、[役用]yì yòng
1.役使;使用。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其可数乎?”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五六年之间,是丈夫心力壮时,常在闲处,无所役用。” 2.劳力和费用。《新唐书·食货志四》:“是时增调农人铸钱,既非所习,皆不聊生。内作判官 韦伦 请厚价募工,繇是役用减而鼓铸多。”
20、[工役]gōng yì
旧时给机关、学校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21、[厨役]chú yì
担任炊事的仆役。
22、[臣役]chén yì
1.泛指奴仆。 2.犹役使。
23、[运役]yùn yì
指运漕劳役。
24、[作役]zuò yì
1.建筑工程。 2.指工匠人伕。
25、[役力]yì lì
犹效力。
26、[堂役]táng yì
旧时指学校的勤杂工。冰心《离家的一年》:“你的宿舍定在东楼十五号,和这个堂役先去罢,我一会儿就来。”
27、[占役]zhàn yì
逾制占用公务人员当差。《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引五月乙丑诏书:“陕西 战兵四十五万并义勇,令本路都总管常加训练,毋得占役。”《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这个人是虎翼营有请受的官身,占役在官员去处。”
28、[侍役]shì yì
仆人。
29、[疲役]pí yì
疲于所役。《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后汉书·吴汉传》:“汉 等贪并力攻 嚣,遂不能遣,粮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缪荃孙《艺风堂友朋书札·袁昶二十六》:“虱此三年,苶然疲役,所得不偿所失。”
30、[远役]yuǎn yì
谓到远方服役,戍守边疆。
31、[役马]yì mǎ
指非骑乘用的马,也就是耕地、拉车的马。
32、[苛役]kē yì
繁重的劳役。
33、[的役]de yì
妥当的差役。
34、[跟役]gēn yì
随从;仆役。
35、[剧役]jù yì
谓服繁重的劳役。
36、[役役]yì yì
1.劳苦不息貌。 2.奔走钻营貌。 3.狡黠貌。
37、[役智]yì zhì
运用心智。
38、[斯役]sī yì
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左传·哀公二年》“人臣隶圉免”杜预 注“去厮役”唐 陆德明 释文:“厮役,如字。厮,又作‘斯’,音同。何休 注《公羊》云:‘艾草为防者曰厮,汲水浆者曰役。’苏林 注《汉书》云:‘厮,取薪者。’韦昭 云:‘析薪曰厮。’”汉 王符《潜夫论·叙录》:“未尝服斯役,无所效其勛。”
39、[厮役]sī yì
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后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廝役扈养死者数百人。”何休 注:“艾草为防者曰廝;汲水浆者曰役。”《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其宾客廝役,莫非天下俊桀。”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宪问篇一》:“唯皆不然,遇昬乱则为持禄之 魏徵,遇安寧则为附势之 刘琨,斯则虽具官修职,而与廝役同矣。”
40、[输役]shū yì
因犯罪罚作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