鈇
拼音:fū
释义:1.铡刀。切草的农具。也用为斩人的刑具。参见“鈇鑕”。
组词
鈇锁 鈇钺 鈇砧 鈇锧 鈇质 窃鈇 霜鈇 王鈇 赐鈇钺 切鈇之疑 甘心鈇钺拼音
fū笔顺
丿 丶 一 一 丨 丶 丿 ㇀ 一 一 丿 ㇏同音字
拼音为fū的字 拼音为fu的字基础解释
铡刀,用于切草。古代也用为斩人的刑具。详细解释
铡刀,用以切草。古代也用为斩人的刑具
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史记·项羽本纪》
斧头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列子·说符》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鈇-中華語文大辭典鈇(钅+夫)1ㄈㄨfū1.〈書〉古代斬人的刑具。[例]以頸就~。2.〈書〉大型切草刀。[例]以~斷草。鈇(钅+夫)2ㄈㄨfūㄈㄨˇfǔ〈書〉斧頭。
鈇-汉语大词典鈇(I)fū
ㄈㄨ
〔《广韵》甫无切,平虞,非。〕
铡刀。切草的农具。也用为斩人的刑具。
●《汉书·尹翁归传》:“不中程,辄笞督,极者至以鈇自刭而死。”
颜师古注:“鈇,斫莝刃也。”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宗姓侯王及它骨鲠臣将相骈颈就鈇,血丹狴户,家不能自保。”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父慈于箠,家有败子;将砺于鈇,士乃忘躯。”
参见“鈇锧”。
鈇(II)f?
ㄈㄨˇ
〔《集韵》匪父切,上噳,非。〕
通“斧”。
●《墨子·备穴》:“难近穴,为铁鈇,金与扶林长四尺,财自足。”
岑仲勉简注:“鈇,斧也。‘金与扶林’,孙(孙诒让)疑扶林为鈇枋之讹,余疑应作‘鈇与柄’(鈇字误分为‘金、扶’两字),谓鈇连柄共长四尺。”
●《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ū
1、[鈇锧]fū zhì
1.亦作“鈇质”。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元 李翀《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清 黄宗羲《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诣闕上书,乞收其尸。” 2.星名。《隋书·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芻饲牛马。”
2、[鈇锁]fū suǒ
指刑狱。
3、[质鈇]zhì fū
古代刑具。砧和斧。
4、[霜鈇]shuāng fū
白亮锋利的斧钺。喻严明的刑法。
5、[鈇砧]fū zhēn
古代刑具。斩人用的鈇和砧板。
6、[王鈇]wáng fū
帝王的法制。
7、[砧鈇]zhēn fū
砧斧。
8、[鈇质]fū zhì
见“鈇鑕”。
9、[戈鈇]gē fū
戈与斧。亦泛指兵器。
10、[窃鈇]qiè fū
1.亦作“窃斧”。《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2.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11、[锧鈇]zhì fū
亦作“鑕斧”。古代斩人的刑具。锧为砧板,鈇即斧。
12、[资鈇]zī fū
见“资斧”。
13、[辕门鈇]yuán mén fū
官署的腰斩刑具。
14、[赐鈇钺]cì fū yuè
亦作“赐斧鉞”。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15、[切鈇之疑]qiè fū zhī yí
比喻凭主观臆断而产生的疑心或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