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ér

释义:1.连词。表示并列,相当于“和”“并且”;。2.表示承接,相当于“则”“就”;。3.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5.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6.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7.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接意义上有阶段之分的词或词组,表示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相当于“到”。

组词

而是 不约而同 脱口而出 显而易见 而且 然而 而后 而今 随遇而安 竭泽而渔

拼音

ér

笔顺

丿 𠃌
上横宜短,短撇居中,下部竖画间距均匀,左右边竖略向中斜,横折钩收笔比左边竖画略低。

同音字

拼音为ér的字 拼音为er的字

基础解释

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艰巨的任务。战~胜之。取~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不烈,清~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畏惧~退却~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再,再~三。由秋~冬。由南~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来。挺身~出。为正义~战。因公~死。视情况~定。 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5.姓。

详细解释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2.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3.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5.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6.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2.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而-中華語文大辭典

而ㄦˊér1.連詞:(1)連接形容詞、動詞或短語、分句等,所連接的前後兩項之間可以有多種語義關係: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例]少~精|這幅字寫得莊重得體~又別具風格。b)表示承接關係。[例]取~代之|溫故~知新|學~時習之。c)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例]勞~無功。(2)用在意思上相對立的主語和謂語中間,表示語氣的轉折,相當於「如果」、「卻」。[例]人~無信,有如禽獸。(3)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前項表示後項的目的、原因、依據、方式、狀態等。[例]率性~為∣侃侃~談|為正義~戰∣航班因大霧~取消。(4)連接詞或短語,表示由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有「到」的意思。[例]由弱~強|由童年~少年、~壯年|一鼓作氣,再~衰,三~竭。2.詞綴。附著在某些語素後,構成連詞或副詞。[例]因~|然~|時~|俄~。3.★姓。4.二一四部首之一。

而-康熙字典


【未集中】【而字部】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正韻】如支切,音兒。【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其鱗之而。〕 謹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ér

1、[而且]ér qiě

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性情温顺~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还会修理。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获得了丰收。

2、[不约而同]bù yuē ér tóng

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3、[而是]ér shì

连词,通常与“不是”连用,构成“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

4、[而已]ér yǐ

罢了:如此~,岂有他哉。我只不过是说说~,你不必过于认真。

5、[华而不实]huá ér bù shí

只开花而不结果。比喻表面好看,但没有实际内容。《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同“花”,开花。

6、[然而]rán ér

连词。但是;可是。对上文表示转折:试验失败了,~他并不灰心。

7、[因而]yīn ér

连词。表示结果:他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

8、[从而]cóng ér

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由于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9、[反而]fǎn ér

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风不但没停,~越来越大了。你太拘礼了,~弄得大家很不自在。

10、[而来]ér lái

以来。

11、[进而]jìn ér

连词。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用于后一分句:先调查研究,~提出改革方案。

12、[而后]ér hòu

副词。然后:先定好计策,~行动。

13、[时而]shí ér

1.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天空中~飘过几片薄薄的白云。 2.叠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这几天~晴天,~下雨。他们兴高采烈,~引吭高歌,~婆娑起舞。

14、[继而]jì ér

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人们先是一惊,~哄堂大笑。先是领唱的一个人唱,~全体跟着一起唱。

15、[而今]ér jīn

现在;如今。

16、[而立]ér lì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年届~。~之年。

17、[故而]gù ér

因而;所以: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特来看望。

18、[而外]ér wài

之外。

19、[学而]xué ér

《论语》首篇篇名,后借指《论语》。

20、[幸而]xìng ér

副词。幸亏;多亏:~发现得早,否则酿成大祸。

21、[忽而]hū ér

忽然(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头):~说,~笑。湖上的歌声~高,~低。

22、[甚而]shèn ér

连词。甚至。

23、[既而]jì ér

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头上,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先是惊叹,~大家一起欢呼起来。

24、[而况]ér kuàng

“何况”前可以加“更、又”,“而况”前不能加。

25、[俄而]é ér

表示时间短暂;不久:~日出,光照海上。

26、[竟而]jìng ér

竟然。

27、[乎而]hū ér

1.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赞叹。 2.“乎”和“而”是文言中常用的虚词,因借以指文言。

28、[始而]shǐ ér

表示某一情况或动作开始(后面多接用继而、终于等副词)

29、[而家]ér jia

现在。

30、[偶而]ǒu ér

见“偶尔”。

31、[而亦]ér yì

连词。表示承接。《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左传·成公二年》:“公即位,受盟于 晋,会 晋 伐 齐。卫 人不行使于 楚,而亦受盟于 晋,从於伐 齐。”

32、[而当]ér dāng

而且在。

33、[恬而]tián ér

犹安然。

34、[已而]yǐ ér

1.不久;继而:突然雷电大作,~大雨倾盆。 2.罢了(bà·le)。

35、[衎而]kàn ér

见“衎尔”。

36、[而乃]ér nǎi

1.连词。表示承接。犹然后。《史记·吕不韦列传》:“乃往见 子楚,説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 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汉 王充《论衡·初禀》:“当 汉祖 斩大蛇之时,谁使斩者?岂有天道先至,而乃斩之哉?勇气奋发,性自然也。” 2.连词。表示转折或另起话题。南朝 宋 宗炳《明佛论》:“夫一局之弈,形算之浅,而 弈秋 之心,何尝有得,而乃欲率井蛙之见,妄抑大猷,至独陷神於天穽之下,不以甚乎?”宋 叶适《始议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明 方孝孺《豫让》:“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乱之先,而乃损躯殞命於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炫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而乃年届结束,南北东西;虽尺素云能通,或下问之不易。”

37、[睋而]é ér

须臾;顷刻;短时间。《公羊传·定公八年》:“阳虎 拘 季孙,孟氏 与 叔孙氏 迭而食之。睋而鋟其板。”《公羊传·定公八年》:“睋而曰:‘彼哉彼哉!’”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公羊传》:“睋,读为‘俄’,俄谓须臾之顷也……作睋者,假借字耳。”王闿运《龙中允妻熊氏墓表》:“今皇四载,国多温沴,夫疾维几,既穷医祷。睋而有间,恭人暴卒。”

38、[而还]ér hái

以还,以来。

39、[而翁]ér wēng

你的父亲。用于称人父亲,或为父者自称。

40、[凄而]qī ér

1.凄怆。 2.寒凉。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而的反义词 而的近义词 而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而能组什么词
  • 而能组什么词语
  • 而可以组什么词
  • 而可以组什么词语
  • 而字可以组什么词
  • 而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而字能组什么词
  • 而字能组什么词语
  • 而字开头的成语
  • 而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