澣
拼音:huàn
释义:1.同“浣”。2.涤除(愁、闷等);宽解。3.唐代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沐一次,称作“休浣”。后因称十日为浣,每月上、中、下旬称为上、中、下浣。4.水名。参见“浣水”。指浣纱溪。5.洗涤。
组词
濯澣 盥澣 休澣 中澣 洗澣 下澣 上澣 漱澣 三澣 火澣布拼音
huàn笔顺
丶 丶 ㇀ 一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 一 一 丨同音字
拼音为huàn的字 拼音为huan的字基础解释
同“浣”。详细解释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澣-中華大字典1、澣讀音:戶管切,音緩,旱韻。釋文:
❶濯衣垢也。《詩芣苢》:薄~我衣。
❷俗以上~中~下~。爲上旬中旬下旬。蓋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見《古今詩話》。
2、澣讀音:侯旰切,音翰,翰韻。釋文:瀚或字。《集韻》:瀚。北海名。或从幹。
3、浣讀音:胡玩切,音換,翰韻。戶管切,音緩,旱韻。釋文:
❶本作麽。《說文》:麽。濯衣垢也。今麽从~。《段注》:儀禮古文假~爲盥。公羊傳亦有此字。
❷去垢曰~。《公羊莊三十一年傳》:臨民之所漱~也。
❸水名。《水經河水注》:辱水出鳥山。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水口。傍溪西轉。窮溪、便卽~水之源也。
〔案秀延水在今陝西淸澗縣。則~水當亦在其境〕。
❹江名。從雲南南寧縣北靑龍潭流下。經縣南又東南會於婆兮江。見《淸一統志》。
〔按南寧今改名曲靖〕。
〔又〕:浦陽。江亦名~江。詳浦字。
❺~準。水望之平也。《淮南齊俗》:視高下不差尺寸。明主。弗任而求之~準之平。
❻古者十日一休沐。故謂十日曰~。如上~、中~、下~、猶言上旬、中旬、下旬也。
❼亦作澣。《詩葛覃》:薄澣我衣。
〔箋〕:謂濯之耳。
4、浣讀音:古緩切,音管,旱韻。釋文:滌也。史記身自~滌。劉伯莊讀。見《集韻》。
5、浣讀音:戶版切,音睅,澘韻。釋文:水名。在江夏。見《集韻》。
6、垭讀音:眉敎切,音貌,效韻。釋文:大水皃。見《集韻》。
7、瀚讀音:侯旰切,音翰,翰韻。釋文:
❶北海名。見《集韻》。
〔按~海屬蒙古地。史記漢書霍去病傳竝作翰海。唐置~海都督府。當今喀爾喀地。蒙古語謂之戈壁〕。
❷混~。水貌。《文選郭璞賦》:混~灦渙。
❸~~。廣大皃。《淮南俶眞》:浩浩~~。
澣浣ㄏㄨㄢˇhuǎnㄏㄨㄢˋhuàn〈書〉洗。同「浣」。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huàn
1、[盥澣]guàn huàn
见“盥浣”。
2、[上澣]shàng huàn
唐 宋 官员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
3、[漱澣]shù huàn
亦作“漱浣”。亦作“潄澣”。亦作“潄浣”。洗涤;涤除。《礼记·内则》:“将御者,齐潄澣。”《礼记·内则》:“子生三月之末,潄澣、夙齐,见於内寝。”《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何以书?讥。何讥尔?临民之所潄浣也。”何休 注:“无垢加功曰潄,去垢曰浣。”徐彦 疏:“解云谓但用手矣,既无垢而加功者,盖亦少有,但无多垢,故谓之无,非全无也。又取其斗潄耳。若以里语曰‘斗潄’也,注‘去垢曰浣’者,盖用足物,是以旧説云‘用足曰浣’是也。”章炳麟《丹橘》诗之五:“天道无远,谗天既丧,何以漱浣,其痍其壮。”
4、[浣澣]huàn huàn
见“浣浣”。
5、[澣海]huàn hǎi
即 瀚海。
6、[中澣]zhōng huàn
见“中浣”。
7、[濯澣]zhuó huàn
洗涤。
8、[湔澣]jiān huàn
洗濯。
9、[休澣]xiū huàn
1.亦作“休浣”。指官吏按例休假。南朝 宋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唐 包何《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诗:“郎宫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元 马祖常《寄舒真人》诗:“伊我逢休浣,从兹咏浴 沂。”清 袁枚《随园随笔·典礼》:“宋 时百司,十日一休假谓之休澣。” 2.泛指休息。《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时以 青州 未平,命军士休澣以俟东征。”
10、[下澣]xià huàn
亦作“下浣”。指为官逢下旬的休息日。亦指农历每月的下旬。
11、[洗澣]xǐ huàn
见“洗浣”。
12、[澣渚]huàn zhǔ
即 瀚海。
13、[三澣]sān huàn
1.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后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 2.洗过三次。
14、[挥澣]huī huàn
洗涤。
15、[火澣布]huǒ huàn bù
见“火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