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
拼音:jū
释义:1.详见[苴麻]:大麻的雌株,只开雌花,开花后结果实。也叫种(zhǒng)麻。2.〈书〉补。3.(Jū)姓。
组词
苴杖 巴苴 苞苴 苴枲 补苴 蒲苴 罗苴子 补苴罅漏 苴茅裂土 饮腥苴熟 苴茅焘土拼音
jū笔顺
一 丨 丨 丨 𠃍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jū的字 拼音为ju的字基础解释
1.大麻的雌珠,开花后能结果实。2.鞋里垫的草。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艸,且声。本义:鞋底的草垫,用以垫鞋底)
同本义
冠虽敝不以苴履。——《汉书》
青麻的子实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幽风·七月》
结子的麻,或粗黄麻布 。
如:苴布(用麻制的粗布);苴服(粗布做的衣服);苴枲(苴,雌麻;枲,雄麻。此指用麻布所制的丧服)
粗劣;粗恶 。
如:苴服(粗劣的衣服)
- 苴 [jū]
(形声。从艸,且声。本义:鞋底的草垫,用以垫鞋底)
同本义
冠虽敝不以苴履。——《汉书》
青麻的子实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诗·幽风·七月》
结子的麻,或粗黄麻布 。
如:苴布(用麻制的粗布);苴服(粗布做的衣服);苴枲(苴,雌麻;枲,雄麻。此指用麻布所制的丧服)
粗劣;粗恶 。
如:苴服(粗劣的衣服)
〈名〉
- 苴 [zū]
通“葅”。
如:苴稭(古代祭祀时用作陈列祭品的草席)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苴-中華語文大辭典苴苴ㄐㄩjū1.鞋底的墊草。2.〈書〉麻的子實。[例]九月叔~(《詩經‧豳風‧七月》)。3.〈書〉粗劣;不精緻。[例]昔者晉文公好~服(《墨子‧兼愛下》)。4.姓。
苴-辞源3【苴】9画 4410·21.jū ㄐㄩ 子魚切,平,魚韻,精。魚部。㊀麻的子實。也指麻。詩 豳風 七月:“九月叔苴。”左傳 襄十七年:“齊 晏桓子卒,晏嬰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注:“苴,麻之有子者。”㊁包裹,包圍。禮 内則:“實棗於其腹中,編萑以苴之。”管子 霸言:“夫上夾而下苴,國小而都大者弑。”注:“苴,苞(包),裹也。上旣狹,故爲下所苞(包)。”㊂襯墊。儀禮 士虞禮:“苴刌茅,長五寸束之,實於篚。”注:“苴,猶藉也。”漢書四八 賈誼傳陳政事疏:“冠雖敝不以苴履。”也專指鞋中草墊。説文:“苴,履中草。”㊃通“粗”。見“苴服”、“苴杖”。㊄水草茂密的沼澤。通“菹”。管子 七臣七主:“苴多螣蟇,山多蟲ң\u0002”㊅姓。漢書九一 貨殖傳:“石氏訾次 如 苴。”注:“平陵 如氏、苴氏也。”2.chá ㄔㄚˊ 鋤加切,平,麻韻,牀 二。魚部。水中浮草。也指枯乾的草。詩 大雅 召旻:“如彼棲苴。”楚辭 屈原 九章 悲回風:“鳥獸鳴以號羣兮,草苴比而不芳。”注:“生曰草,枯曰苴;比,合也。”3.zhǎ ㄓㄚˇ 集韻側下切,上,馬韻,照 二。魚部。㊀木名。通“柤”。山海經 中山經:“(依軲山)其上多杻橿,多苴。”清 郝懿行 箋疏:“經内皆云‘其木多苴’,疑苴卽‘柤’之假借字也。”㊁見“土₃苴”。4.zū ㄗㄨ 集韻臻魚切,平,魚韻,照 二。魚部。通“葅”。見“苴₄稭”。5.bāo ㄅㄠ 集韻班交切,平,肴韻,幫。古國名。史記七十 張儀傳:“苴 蜀相攻擊,各來告急於 秦。”正義:“華陽國志云:昔 蜀王封其弟於 漢中,號曰 苴侯,因命之邑曰 葭萌。苴侯與 巴王爲好,巴與 蜀爲讎,故 蜀王怒,伐 苴。苴奔 巴,求救於 秦。”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jū
1、[苞苴]bāo jū
原指包裹鱼肉的蒲包,后转指赠送的礼物,再引申为贿赂。苴(jū)。
2、[蒲苴]pú jū
蒲且。
3、[栖苴]qī jū
挂在树上的水草。
4、[藞苴]lǎ jū
1.犹邋遢。不整洁;不利落;不端庄。 2.犹阑珊。
5、[苴绖]jū dié
丧服中麻布制的无顶冠与腰带。亦指居丧。《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苴絰、杖、绞带。”郑玄 注:“凡服在上曰衰,在下曰裳;麻在首、在腰皆曰絰……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顶;要絰,象大带。”贾公彦 疏:“苴絰、杖、绞带者,以一苴目此三事,谓苴麻为首絰、要絰;又以苴竹为杖;又以苴麻为绞带。”《仪礼·士丧礼》:“苴絰大鬲。”郑玄 注:“苴絰,斩衰之絰也。苴麻者,其貌苴以为絰,服重者尚麤恶。”《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二年》:“戊辰,羣臣奏请易服復膳。詔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终苴絰之礼,以为沉痛。’”《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集乐工 山 下,居丧者亦在行。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6、[蔍苴]lù jū
粗。《晏子春秋·问上十五》:“晏子 曰:‘縵密不能,蔍苴学者詘,身无以用人,而又不为人用者卑。’”吴则虞 集释引 卢文弨 曰:“蔍苴,当与‘麤粗’同。上仓胡切,下才古切,犹‘卤莽’也。”清 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一》引《晏子》语作“麤苴学者詘”,谓与麤粗同。
7、[且苴]qiě jū
粗陋。且,通“粗”。
8、[敝苴]bì jū
破鞋垫。
9、[苴茅]jū máo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10、[苴服]jū fú
粗劣的衣服。
11、[包苴]bāo jū
苞苴。借指贿赂或馈赠。《南史·何敬容传》:“﹝ 敬容 ﹞拙於草隶,浅於学术,通包苴餉餽,无贿则略不交语。”《新唐书·裴宽传》:“宽 义不以包苴污家,适有人以鹿为餉,致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明 陶宗仪《辍耕录·讥省台》:“包苴贿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满门,私謁踵路,阴交不逞,密结禁庭,谓之姦可也。”参见“苞苴”。
12、[土苴]tǔ jū
1.渣滓,糟粕。比喻微贱的东西。犹土芥。 2.以之为土苴,比喻贱视。
13、[巴苴]bā jū
见“巴且”。
14、[苴衰]jū shuāi
丧服之一种。用苴麻之布所制的丧服。《礼记·丧服四制》:“丧不过三年,苴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孔颖达 疏:“苴衰不补者,言苴麻之衰,虽破不补。”
15、[苴布]jū bù
子麻所织的粗布。
16、[佉苴]qū jū
腰带。
17、[望苴]wàng jū
唐 时西南边疆部族名。
18、[麤苴]cū jū
粗糙。
19、[麻苴]má jū
丧服中之麻绖、苴杖。
20、[苴枲]jū xǐ
苴,雌麻;枲,雄麻。此指用麻布所制的丧服。
21、[苴杖]jū zhàng
1.古代居父丧时孝子所用的竹杖。 2.指父丧。
22、[含苴]hán jū
同“含咀”。《古文苑·枚乘<梁王菟园赋>》:“芝成宫闕,枝叶荣茂,选择纯熟,挈取含苴。”章樵 注:“苴与咀通。择芝之软脆者以自含咀。”
23、[草苴]cǎo jū
犹草类。
24、[苴麻]jū má
大麻的雌株,所生的花都是雌花,开花后结实。
25、[苴秸]jū jiē
古代祭祀时用作陈列祭品的草席。
26、[罗苴子]luó jū zǐ
唐 时 南诏 选择精锐乡兵组成的前锋部队。
27、[补苴调胹]bǔ jū tiáo ér
补苴:补缀,引申为弥缝;调胹:烹调煮熟。比喻加工使之完美。多用于对文章加工使之提高,或对理论作进一步完美的表述。
28、[饮腥苴熟]yǐn xīng jū shú
古代送死送葬的风俗。人刚死,使口含珠贝或生稻之米,安葬前,在苞苴上放置熟物祭奠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