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
拼音:fèi
释义:1.痱子,皮肤病,暑天皮肤上生出来的红色或白色小疹,很刺痒。2.痱子粉,一种防治痱子的药粉。主要成分有滑石粉、水杨酸、氧化锌、硫黄、薄荷脑、香料等。
组词
痱子 痱磊 痱疮 痱癗 病痱 痱子粉拼音
fèi笔顺
丶 一 丿 丶 ㇀ 丨 一 一 一 丨 一 一 一同音字
拼音为fèi的字 拼音为fei的字基础解释
由于暑天出汗过多,引起汗腺发炎,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很痒。详细解释
〈名〉
痱子,汗疹 。
如:痱磊(小肿。亦泛指疹样小粒块);痱疮(痱子。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
1. 痱 [fèi]
- 痱 [fèi]
痱子,汗疹 。
如:痱磊(小肿。亦泛指疹样小粒块);痱疮(痱子。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
〈名〉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痱-中華語文大辭典痱痱ㄈㄟˋfèi皮膚因毛孔排汗不順暢,而在表面長出令人刺癢的紅色小疹。
痱-辞源3【痱】13画 0011·11.féi ㄈㄟˊ 符非切,平,微韻,奉。微部。風病,偏枯。靈樞經 熱病:“痱之爲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史記一〇七 魏其武安侯傳:“魏其(侯 竇嬰)良久乃聞,聞卽恚,病痱,不食,欲死。”2.fèi ㄈㄟˋ 蒲罪切,上,賄韻,奉。微部。㊀見“痱₂癗”。㊁痱子,熱瘡。同“疿”。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fèi
1、[痱子]fèi zi
皮肤病,暑天皮肤上起的红色或白色小疹,很刺痒,常由出汗多、皮肤不清洁等引起。
2、[風痱]fēng fèi
中风病。宋 黄庭坚《送刘季展从军门》诗之二:“仙家耕耘成白璧,道人煑掘起风痱。”任渊 注:“痱,音肥。韵书曰:风病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黄耆五物汤》:“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
3、[风痱]fēng fèi
中风病。
4、[瘖痱]yīn fèi
见“瘖俳”。
5、[痱磊]fèi lěi
见“痱癗”。
6、[痱癗]fèi lěi
亦作“痱磊”。小肿。亦泛指疹样小粒块。
7、[病痱]bìng fèi
患风瘫之症。
8、[痱疮]fèi chuāng
亦作“疿疮”。即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