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天汉语
  2. 网站首页


拼音:wù

释义:1.高耸突起的样子。2.形容山秃的样子,泛指秃。3.元曲中作发语词;用于句首(多见于早期白话)。

组词

兀兀 飘兀 兀突 捽兀 兀尔 静兀兀 可兀的 支兀另 醉兀兀 犹兀自 赤留兀剌 兀兀淘淘 珑珑兀兀 兀兀陶陶

拼音

笔顺

丿

同音字

拼音为wù的字 拼音为wu的字

基础解释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2.形容山秃。泛指秃。

详细解释

〈形〉

  1.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3.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 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4.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5. 不够稳定 。

    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6.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 吴从先《金小品传》

  7. 昏沉 。

    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动〉

  1. 动摇,摇晃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副〉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

    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

    如:兀坐(端坐)

〈代〉

  1. 这,那 。

    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名]∶姓

  3. 另见 wū

1. 兀 [wù]2. 兀 [wū]

兀 [wù]

〈形〉

  1.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3.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 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4.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5. 不够稳定 。

    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6.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 吴从先《金小品传》

  7. 昏沉 。

    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动〉

  1. 动摇,摇晃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副〉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

    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

    如:兀坐(端坐)

〈代〉

  1. 这,那 。

    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名]∶姓

  3. 另见 wū

兀 [wū]
  1. ——“兀秃” wūtu:同“乌涂” wūtu。

  2. 另见 wù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兀兀-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兀兀ㄨˋ ㄨˋwù wù①高聳矗立的樣子。唐.楊乘〈南徐春日懷古〉詩:「興亡山兀兀,今古水渾渾。」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九齣》:「巍巍駕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②依然。金.元好問〈雁門道中書所見〉詩:「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③勞苦不息的樣子。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兀兀-辞源3

【兀兀】㊀靜止貌。唐 韓愈 昌黎集三 雉帶箭詩:“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没。”㊁昏沉貌。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 對酒詩:“所以 劉 阮輩,終年醉兀兀。”㊂勤勉不止貌。唐 韓愈 昌黎集十二 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或作“矻矻”。參見“矻矻”。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1、[突兀]tū wù

1.高耸的样子:怪峰~。~的山石。 2.突然发生,出乎意外:事情来得这么~,使他简直不知所措。

2、[兀自]wù zì

仍旧;还是:想起方才的噩梦,心头~突突地跳。

3、[兀立]wù lì

直立:巍然~。危峰~。

4、[兀鹫]wù jiù

鸟类。体长0.9—1.2米。头和颈部羽毛全部退化而裸露,翼宽大有力。喙较扁,爪欠锋利,不能活捉猎物。栖息于山野。常盘旋高空觅食地面大动物的尸体。分布于中国西北山区。

5、[兀斜]wù xié

犹乜斜。

6、[兀岸]wù àn

高矗挺拔貌。

7、[傲兀]ào wù

犹傲岸。晋 葛洪《抱朴子·疾谬》:“以傲兀无检者为大度,以惜护节操者为涩少。”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傲兀坐试席,深丛见孤羆。”清 赵翼《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平生负傲兀,恃有藜莧腹,咬得菜根断,颇以鄙食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雪芹 至中年,乃至贫居西郊,啜饘粥,但犹傲兀,时復纵酒赋诗,而作《石头记》盖亦此际。”

8、[捽兀]zuó wù

傲岸貌。

9、[兀奡]wù ào

见“兀傲”。

10、[马兀]mǎ wù

见“马杌”。

11、[禄兀]lù wù

外文名Angkor,古城名。

12、[鹘兀]hú wù

犹糊涂。

13、[醉兀]zuì wù

见“醉兀兀”。

14、[兀那]wù nà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15、[臬兀]niè wù

同“臲卼”(nièwù)。

16、[兀颜]wù yán

复姓。

17、[兀尔]wù ěr

寂静貌。

18、[兀臬]wù niè

同“杌陧”。

19、[屹兀]yì wù

见“屹屼”。

20、[兀子]wù zǐ

1.即杌子。小矮凳。 2.见“兀自”。

21、[兀硉]wù lù

突兀高亢。宋 欧阳修《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诗:“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其气兀硉何由降?”明 宋濂《元故秘书著作郎萧府君阡表》:“﹝先生﹞奇气兀硉,遇事輒奋发凌厉,不可挫折。”

22、[兀得]wù de

见“兀的”。

23、[兀良]wù liáng

1.衬词。 2.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24、[摇兀]yáo wù

摇荡;飘荡。

25、[兀赤]wù chì

见“兀剌赤”。

26、[奡兀]ào wù

1.孤傲不羁。 2.形容文词格调不同流俗。

27、[摧兀]cuī wù

高耸貌。

28、[陶兀]táo wù

酣醉貌。

29、[飘兀]piāo wù

飘荡;摆动。

30、[尚兀]shàng wù

尚,犹。

31、[仄兀]zè wù

歉疚不安。

32、[荡兀]dàng wù

颠簸,震荡。

33、[硉兀]lù wù

山石高耸。

34、[兀日]wù rì

旧时占卜法认为不吉之日。

35、[兀谁]wù shuí

兀,前缀。犹言谁。

36、[兀坐]wù zuò

危坐,端坐。

37、[睡兀]shuì wù

谓倦极而睡。

38、[峍兀]lù wù

见“峍屼”。

39、[特兀]tè wù

挺立貌。

40、[兀卒]wù zú

党项 语音译。西夏 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赵元昊 ﹞犹称男 邦泥定国 兀卒上书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称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号。议者以为改吾祖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许。”宋 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贵称兀卒,以避中朝,取 汉 唐 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类。”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

近义词

反义词

相关字词

兀的反义词 兀的近义词 兀的同音词

大家都在搜

  • 兀能组什么词
  • 兀能组什么词语
  • 兀可以组什么词
  • 兀可以组什么词语
  • 兀字可以组什么词
  • 兀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 兀字能组什么词
  • 兀字能组什么词语
  • 兀字开头的成语
  • 兀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