尨
拼音:méng
释义:1.见“尨茸”。〈书〉蓬松。杂乱的样子。
组词
乱尨 尨茸 尨杂 狐裘尨茸拼音
méng笔顺
一 丿 乚 丿 丿 丿 丶同音字
拼音为máng的字 拼音为mang的字基础解释
蓬乱的样子,如孤裘~茸。详细解释
另见 máng
〈名〉
(会意。从犬,从彡( shān)。“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
同本义
无使尨也吠。——《诗·召南·野有死麕》
〈形〉 通“庞”。高大
虎见之,尨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另见 méng
- 尨 [máng]
(会意。从犬,从彡( shān)。“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
同本义
无使尨也吠。——《诗·召南·野有死麕》
〈形〉 通“庞”。高大
虎见之,尨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另见 méng
〈名〉
- 尨 [méng]
另见 máng
- 尨 [máng]
(会意。从犬,从彡( shān)。“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
同本义
无使尨也吠。——《诗·召南·野有死麕》
〈形〉 通“庞”。高大
虎见之,尨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另见 méng
〈名〉
- 尨 [méng]
另见 má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尨-中華語文大辭典尨尨1ㄇㄤˊmánɡ1.〈書〉多毛的狗。[例]無使~也吠(《詩經‧召南‧野有死麕》)。2.〈書〉雜色。[例]衣之~服,遠其躬也(《左傳‧閔公二年》)。尨尨2ㄇㄥˊménɡ參見【尨茸】。尨尨3ㄆㄤˊpánɡ1.高大。[例]~大|~然大物。2.量多而雜亂。[例]~雜。∥通「龐」。
尨-中華大字典1、尨讀音:莫江切,音厖,江韻。釋文:
❶犬之多毛者。从犬彡。詩曰。無使~也吠。見《說文犬部》。
〔注〕:彡、言其多毛也。
❷茸也。《穆天子傳》:天子之~狗。
〔注〕:~~。茸也。謂猛狗。或曰。~、亦狗名。
❸雜色也。《左閔二年傳》:衣之~服。遠其躬也。
❹人名。八愷之一。《左文十八年傳》:~降。
❺通厖。《書周官》:不和政厖。
❻通龍。《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
〔注〕:龍當爲~。~謂雜色。
2、尨讀音:謨蓬切,音蒙,東韻。莫江切,音厖,江韻。釋文:~茸。亂貌。《左僖五年傳》:狐裘~茸。
3、狵讀音:茫江切,音尨,江韻。釋文:犬多毛。亦作尨。見《廣韻》。
〔按毛氏曰。尨已从犬。俗加犭。非〕。
4、狵讀音:竹角切,音琢,覺韻。釋文:逪或字。《集韻》:逪。龍尾。一曰東方星名。或从犬。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méng
1、[尨杂]méng zá
混杂。
2、[尨眉]méng méi
眉毛斑白。形容年迈。《文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旧注:“尉,官名也。尨,苍也。”
3、[尨民]méng mín
指老人。
4、[吠尨]fèi méng
亦作“吠厖”。吠叫的狗。语本《诗·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金 王琢《七月十五夜看月》诗:“歷树有惊鹊,悄隣无吠厖。”元 曹伯启《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诗之一:“田家桑梓碧幢幢,过客鞭声引吠尨。”明 刘基《凉夜》诗:“瀟瀟凉雨泻簷瀧,聒聒鸣蛙似吠厖。”
5、[尨诡]méng guǐ
犹尨奇。
6、[蒙尨]méng méng
犹蒙戎。杂乱。
7、[尨奇]méng qí
色驳杂而形怪异。《左传·闵公二年》:“尨奇无常,金玦不復。虽復何为?君有心矣。”杜预 注:“杂色奇怪非常之服。”
8、[尨乱]méng luàn
变乱纷纭。
9、[尨降]méng jiàng
古代相传 高阳氏 八个有才德的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篤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愷。”
10、[乱尨]luàn méng
杂乱。
11、[尨然]méng rán
高大貌。尨,通“庞”
12、[狐裘尨茸]hú qiú méng róng
用以比喻国政混乱。尨茸,蓬乱的样子。同“狐裘蒙戎”。
máng
1、[尨服]máng fú
杂色的衣服。
2、[尨眉皓发]máng méi hào fà
眉毛黑白夹杂而头发雪白。形容年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