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拼音:yìng
释义:1.回答。2.受;接受。3.顺应;适应。4.应和;响应。5.应付;对付。6.应验;证实。
组词
应接不暇 呼应 适应 反应 应酬 应运而生 连锁反应 里应外合 一呼百应 因果报应拼音
yìng笔顺
丶 一 丿 丶 丶 丿 一点画居中,上横稍短,竖搬舒展。中间三笔均匀排布,中点对上点,底横要长。
同音字
拼音为yīng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基础解释
1.回答或随声相和。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3.顺合,适合。4.对待。详细解释
1. 应 [yīng]
- 应 [yīng]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认为是;是 。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姓。
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另见 yìng
應、譍 yìng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支付;供给 。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另见 yīng
〈动〉
〈名〉
〈动〉
〈动〉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认为是;是 。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姓。
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另见 yìng
應、譍 yìng
〈动〉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支付;供给 。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另见 yīng
按字解释
词典解释
应-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反]呼
应-中華語文大辭典同:應
出处
引证
故事
造句
接龙
组词
yìng
1、[应用]yìng yòng
1.使用:~新技术。这种方法~得最为普遍。 2.属性词。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文。~科学。
2、[应答]yìng dá
回答:~如流。
3、[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指来人或事情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4、[回应]huí yìng
回答;答应:对代表们的建议给予积极的~。叫了半天,也不见有人~。
5、[应对]yìng duì
1.答对:善于~。~自如。 2.采取措施、对策以应付出现的情况:~措施。~严峻挑战。
6、[供应]gōng yìng
以物资满足需要(有时也指以人力满足需要):发展生产才能够保证~。
7、[反应]fǎn yìng
1.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对方射门太突然,守门员没有~过来。 2.打针或服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热、头痛、腹痛等症状。 3.化学反应。 4.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热核~。 5.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他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
8、[适应]shì yìng
适合;使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需要。~环境。
9、[效应]xiào yìng
1.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如光电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等。 2.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明星~。
10、[对应]duì yìng
1.一个系统中某一项在性质、作用、位置或数量上跟另一系统中某一项相当。 2.属性词。针对某一情况的;与某一情况相应的:~措施。~行动。
11、[应急]yìng jí
应付迫切的需要:~措施。你先借我点儿钱应应急。
12、[响应]xiǎng yìng
回声相应,比喻用言语行动表示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号召。
13、[感应]gǎn yìng
1.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叫做感应。 2.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感情或动作:心理~。某些动物对外界的刺激~特别灵敏。
14、[顺应]shùn yìng
顺从;适应:~历史发展潮流。
15、[应付]yìng fù
1.对人对事采取一定措施处理。2.敷衍了事。3.将就;对付。
16、[呼应]hū yìng
一呼一应,互相联系或照应:前后~。遥相~。
17、[应试]yìng shì
1.应考。 2.应对考试:~教育。
18、[应邀]yìng yāo
接受邀请:~前往。
19、[应变]yìng biàn
〈动〉应当改变。
20、[应酬]yìng chou
1.交际往来;以礼相待:~话。不善~。 2.指私人间的宴会、聚会等:今天晚上有个~。
21、[应从]yìng cóng
答应并顺从:他点头~了大家的建议。
22、[接应]jiē yìng
1.配合自己一方的人行动:你们先冲上去,二排随后~。 2.接济;供应:粮草~不上。
23、[应景]yìng jǐng
1.(-∥-)为了适应当前情况而勉强做某事:他本来不大会喝酒,可是在宴会上也不得不应个景儿。 2.适合当时的节令:~果品。端午吃粽子是~儿。
24、[应战]yìng zhàn
1.跟进攻的敌人作战:沉着~。 2.接受对方提出的挑战条件:我坚决~,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25、[照应]zhào yìng
配合;呼应:互相照应。
26、[应验]yìng yàn
(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他的预测果然~了。
27、[报应]bào yìng
bào yìng的又音。义同“报应bào yìng”。
28、[应考]yìng kǎo
参加招考的考试:踊跃~。今年~人数超过往年。
29、[因应]yīn yìng
1.适应(变动的情况);顺应:~变局。~市场的需求。 2.采取措施应付:~挑战。针对形势的变化而妥善~。
30、[应援]yìng yuán
(军队)接应。
31、[宝应]bǎo yìng
指河图、洛书一类表示天命的祥瑞。
32、[应和]yìng hè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同声~。
33、[策应]cè yìng
作战中与友军互相呼应配合。也指足球、篮球等球类比赛中,队友之间的互相配合。
34、[应时]yìng shí
1.属性词。适合时令的:~小菜。~货品。 2.立刻;马上:车子一歪,~他就摔了下来。
35、[应约]yìng yuē
接受约请。《花城》1981年第6期:“一天,外交官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来一趟。我应约于一个周末来到这幢房子。”
36、[内应]nèi yìng
1.隐藏在对方内部做策应工作:~外合。 2.指做内应的人。
37、[应召]yìng zhào
受人的召唤或召见。
38、[应承]yìng chéng
〈动〉答应承诺。
39、[嘉应]jiā yìng
详瑞。
40、[应市]yìng shì
(商品)适应市场需要上市出售:新产品即将~。大批水产品节前~。
yīng
1、[应该]yīng gāi
助动词。表示理所当然:~爱护公共财产。为了大伙儿的事,我多受点累也是~的。
2、[应允]yīng yǔn
应许:点头~。
3、[应有]yīng yǒu
1.所有,一切。 2.应当具有。
4、[应有尽有]yīng yǒu jìn yǒu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5、[应当]yīng dāng
助动词。应该: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
6、[应许]yīng xǔ
1.答应(做):他~明天来谈。 2.允许:谁~他把写字台搬走的?
7、[相应]xiāng yīng
旧式公文用语,应该。
8、[应届]yīng jiè
属性词。本期的(只用于毕业生):~毕业生。
9、[理应]lǐ yīng
照理应该:灾区有困难,我们~帮助。
10、[应声]yīng shēng
出声回答。
11、[应选]yīng xuǎn
1.候选人参加选举。2.旧指接受帝王、官府选拔,现也指接受某些部门挑选。
12、[承应]chéng yīng
应承。
13、[应箓]yīng lù
顺应符命。古时以此为帝王之兆。箓,帝王所谓的天赐符命之书。《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大晋承运期》,言圣皇应籙受图,化象神明也。”《北史·刘昉传》:“士彦 称有相者,云其应籙,年过六十,必据九五。”唐 张说《舞马词》:“圣君出震应籙,神马浮 河 献图。”
14、[征应]zhēng yīng
犹证验,应验。
15、[徵应]zhǐ yīng
犹证验,应验。《汉书·叙传上》:“盖在 高祖,其兴也有五……三曰神武有徵应。”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上:“温媪 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徵应。”明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二世皇帝》:“吕后 望气,老嫗哭蛇,英雄欺人耳。然徵应之事,理自应有,莫作奇怪看。”明 叶盛《水东日记·文字等语谶宜避》:“文字著述,官制称谓,器物名号,以至歌謡讖语,戏謔之言,多有徵应,亦皆有当讳避者。”
16、[乖应]guāi yīng
不和谐。
17、[应分]yīng fèn
属性词。分内应该的:帮他点忙,也是我们~的事。
18、[应乾]yīng qián
顺应天意。
19、[厌应]yàn yīng
厌当。《汉书·息夫躬传》:“往年荧惑守心……其法为有兵乱……可遣大将军行边兵,敕武备,斩一郡守以立威,震四夷,因以厌应变异。”详“厌当”。
20、[应节]yīng jié
1.应合节拍。 2.适应节令。
21、[玄应]xuán yīng
神妙的感应。
22、[伺应]sì yīng
待机策应。
23、[漫应]màn yīng
随便答应。
24、[应刼]yīng jié
1.应验劫运。 2.围棋用语。应付对方的抛劫。
25、[不应]bù yīng
1.不响应;不应和。 2.不回答;不答应。 3.不符合;不应验。 4.不应该。 5.不须。 6.不是。 7.不曾;未尝。 8.不知;不顾。 9.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26、[应弦]yīng xián
1.见“应弦而倒”。 2.应合琴音。
27、[二应]èr yīng
指 三国 魏 应玚、应璩 兄弟。
28、[应籙]yīng lù
顺应符命。古时以此为帝王之兆。箓,帝王所谓的天赐符命之书。《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大晋承运期》,言圣皇应籙受图,化象神明也。”《北史·刘昉传》:“士彦 称有相者,云其应籙,年过六十,必据九五。”唐 张说《舞马词》:“圣君出震应籙,神马浮 河 献图。”
29、[明应]míng yīng
1.明显的瑞应。 2.显示祥应。
30、[占应]zhàn yīng
占卜显现的征兆及其验证。
31、[会应]huì yīng
犹会当。
32、[应徵]yīng zhēng
1.接受征召。
33、[应应着]yīng yīng zhe
含义是微火燃烧尚未熄灭。
34、[应电流]yīng diàn liú
见〖感应电流〗。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为实现远后备保护功能,应配置过电流保护和负序电流保护。2、它检测各次谐波电流并用可控电流源一一产生相对应的补偿电流注入各个补偿绕组。3、结论一定强度的高压脉冲电流可对心脏结构及功能造成可恢复性的损伤,且此损伤效应与电流强度有关。4、如果SPD安装在公共配电系统提供的配电装置的起点上,额定放电电流应不少于5KA。5、电源的电压及最大允许电流应符合本说明书的要求。6、调节整定电流时,瞬时脱扣电流应大于短延时脱扣电流,短延时脱扣电流应大于长延时脱扣电流。7、通过设计简单的解耦补偿器,使系统传递函数矩阵成为对角优势,以传感应电机定子电流和转速近似解耦。8、地铁建成后,应重视杂散电流的监测与防护的功能。即“注重维护,加强监测”的防治原则。9、为了准确反映电力机车的负载电流或短路电流,应将接触导线和正馈线上的电流互感器次边差接。10、因此,在电子测量控制工程设计中应正确选用电流源电路结构及参数。11、产品使用最大温度值应考虑工作电流大小。12、所有电气元件应能承受短路电流。13、客户应配备相关的电流表,量电计,电压表和电表。
35、[一应俱全]yī yīng jù quán
一应:一切;俱:都。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36、[罪有应得]zuì yǒu yīng dé
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惩罚。形容处罚恰当,并非冤枉。
37、[光电效应]guāng diàn xiào yīng
某些物质因受到光的照射,放出电子的现象。硒、钾、钠等元素都能产生这种现象。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词语造句1、研究人员接着将一束激光照射到材料表面,通过光电效应释放出电子。2、你们应该可以从网站上打印一份,这些笔记中的空白的纸张,不仅仅是为了记忆,而且现在要理解,光电效应是如何工作的。3、我们刚才做得课堂表决器那个问题,是讨论光作为一个粒子以及光电效应,所以今天我们将以一些,关于光电效应的观点作为结束。4、1839年,亚历山大·E·贝克勒尔发现了光电效应。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自己的物理解释荣获诺贝尔奖。5、好,我们刚才停止光电效应这个话题,是当我们第一次用频率,来讨论这个效应的时候。6、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用激光笔,还是没有逐出电子,即使我们有这样的强度,它仍然与一个单个的光子能量无关,所以我们不会看到光电效应。7、所以,原来是光电效应,不是唯一的证明光具有,粒子特性的证据。8、“这是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的一个很好的延伸,”Richter说。9、这个想法起初的目的是应用于电子存储器,运用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被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发现的,他曾
38、[应天书院]yīng tiān shū yuàn
宋 代四大书院之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真宗 大中祥符 二年,曹诚 建造学舍一百五十间,广招生徒,讲习甚盛。范仲淹 曾讲学于此。商丘 旧名 睢阳,故也称睢阳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39、[慨然应允]kǎi rán yīng yǔn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40、[顺天应时]shùn tiān yīng shí
顺:顺从。应:适应。时:时机。指上要遵从天命,下要适应时机。
近义词
yìng
1、[答]dá
1、[答]dā
1.回答。2.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3.姓。
义同“答”,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yīng
1、[当]dāng
1、[当]dàng
1.担任。2.承担。3.主持。4.相称。5.应该。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正~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1.合适。2.抵得上;等于。3.以为。4.当作。5.指事情发生的。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
2、[该]gāi
1.助动词。应当:应~。~说的一定要说。你累了,~休息一下了。~两天干的活儿,一天就干完了。 2.有时带“着”(·zhe):今天晚上~着你值班了。 3.理应如此:活~。~!谁叫他淘气来着。 4.用在感叹句中兼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我们的责任~有多重啊!。要是水泵今天就运到,~多么好哇! 5.欠:~账。我~他两块钱。 6.指示代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地交通便利。~生品学兼优。 7.同“赅”。
反义词
yìng
1、[呼]hū
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吸。~出一口气。 2.大声喊:~声。欢~。~口号。大声疾~。 3.叫;叫人来:直~其名。一~百诺。~之即来,挥之即去。 4.姓。 5.形容风声等:北风~~地吹。
yīng
1、[求]qiú
1.请求:~救。~教。~您帮我做一件事。 2.要求:力~改进。精益~精。生物都有~生存的本能。 3.追求;探求;寻求:~学问。实事~是。刻舟~剑。不~名利。 4.需求;需要:供~关系。供过于~。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