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能组什么词语
薇能组什么词语
蔷薇 qiáng wēi 植物名。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或落叶灌木。枝干多刺,叶为奇数的羽状复叶,边缘有锯齿。花朵也称为「蔷薇」,是两性花,花瓣数目为五的倍数,有红、白、黄等色,富有香气。可作观赏用,也可加工制作蔷薇油和蔷薇露。也称为「买笑」。菲薇 fēi wēi 草木茂密貌。
黄蔷薇 huáng qiáng wēi 即黄刺玫。
茹薇 rú wēi 采食野菜。《史记.伯夷列传》:'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用'茹薇'为隐居不仕之典。
紫薇省 zǐ wēi shěng 见'紫微省',唐开元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义,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省中种紫薇花,故亦称紫薇省。
紫薇骂郎 zǐ wēi mà láng 形容居于弱势的个人公然挑战居于强势的群体,结果遭到后者的无情打击。
白薇圆 bái wēi yuán 药名。
虎嗅蔷薇 hǔ xiù qiáng wēi 表述爱之细腻。
薇省 wēi shěng 紫薇省的简称。借指中枢机要官署。
紫薇舍人 zǐ wēi shè rén 紫薇舍人即中书舍人。
紫薇郎 zǐ wēi láng 见'紫微郎'。
餐薇 cān wēi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餐薇'谓宁死不屈节。
薇歌 wēi gē 古代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饿且死,作《采薇之歌》。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饿薇 è wēi 意思是谓伯夷耻食周粟,采薇于首阳山,终至饿死。
薇垣 wēi yuán 唐开元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元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明洪武九年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清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明清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薇藿 wēi huò 薇和藿。贫苦人用以充饥。
采薇集 cǎi wēi jí 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指亡国。参见:[[采薇]]
薇蕨 wēi jué 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采薇 cǎi wēi 殷 末,孤竹君 二子 伯夷、叔齐,反对 周武王 伐 纣,曾叩马而谏。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 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唐 王维《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宋 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不见採薇之老。”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